学位论文查重乱象:买“降重服务” 后照抄不误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买了“降重服务”,论文照抄不误

  “防君子不防小人”,导致“遵守规范者不敢合理引用,漠视规范者换着法子抄”

  毕业季临近,很多高校毕业生又开始为学位论文的重复率担惊受怕。

  第一次查重后,西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郯苑发现,自己的毕业论文重复率远高于学校的标准。紧接着,他按降重经验帖里的方法,对论文进行了降重。遇到实在不能转述的专业名词,他则将那句话直接删掉。经过两次降重后,郯苑成功将自己毕业论文的重复率降至10%,顺利通过了学校的审核。

  记者调查发现,毕业生根据查重报告里的标注,“见红就删,见黄就改”,采用各种技巧对论文进行降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更有甚者,会直接购买降重服务,以期使论文的重复率达标。

  查重价格水涨船高

  3月上旬,西南某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王奔奔接到学校通知,要求上传学位论文进行初检。为了保证顺利通过,她和另一位同学将各自的论文合成一篇,随后在网上购买了查重服务。

  王奔奔介绍,为了不被系统发现,她们调整了论文结构,去掉了所有能去掉的标题。“我们一共花了180元,每人90元。”她补充说,“查重太贵了,这么做是为了省钱。”

  记者了解到,虽然王奔奔所在的高校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前自行查重,但得保证重复率低于20%。出于保险起见,大部分学生会先自查,并对照查重报告进行降重后,再提交给学校审核。

  尽管学位论文查重价格涨势凶猛,但毕业生们往往敢怒不敢言。

  郯苑告诉记者,他先后在学校的打印店购买了两次本科学位论文查重服务,每次198元。近期去打印文件时,发现该查重服务已涨价至228元每次。

  4月27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硕博学位论文查重服务的售价普遍在500元左右,最贵的卖到了1800元。据其中一家教育专营店的客服介绍说,1800元的查重服务可以提供四份报告,并支持验证和剔除已发表文献。

  记者翻阅某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发现,该校规定学位论文重复率超过10%的学生,将被延期答辩或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受访对象坦言,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很少,加之担心重复率超标影响论文送审,是他们争先购买查重服务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高校虽然会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中查重,但其结果往往具有决定性。而据知网客服介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严肃的管理工具,仅向机构提供服务,不对个人开放。为此,有论文查重需求的学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查重服务。

  记者统计发现,查重服务的月销量基本都超过2000次,部分甚至达上万次。据此计算,在电商平台上经营查重服务的部分商家,每个月的营业额可达数百万元。

  暗中购买有偿降重服务

  事实上,在电商平台上经营查重服务的商家,暗地里还提供有偿降重服务。

  为了不被平台发现,这些商家没有将其摆上橱窗,而是引流到个人账号后,再进行交易。

  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询问有偿降重服务的价格时,多位从业人士表示,会根据学生对交稿时间、重复率的要求和原论文的重复字数进行收费。

  一位从业人士说,将一篇总字数50839字、重复率为17.9%的论文,降重至10%以下需要1800元,“这个价格包降重后查重,如果不包查重,可以优惠400元”。

  “我们是老师改的,不是机器。”一家提供此服务的教育专营店联系人介绍。但当记者询问是否由高校老师负责降重时,该联系人说:“降重质量你放心,其他的不必多问。”

  除了购买降重服务,部分毕业生还会采取一些技巧来自行降重。

  多位受访对象反映,他们在网上购买查重服务后,商家除了会提供查重报告,还会附赠一份“降重指南”,给他们讲解查重规则和降重技巧。

  记者翻阅受访者提供的一份“降重指南”发现,这些降重技巧主要包括关键词同义替换、变换句式、段落分割、语义转述、删减重复部分和英汉互译等。

  因为查重系统无法识别图片,2020年西南某高校举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参加答辩的老师在审阅论文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将文字截图后插到论文中,以达到降低重复率的目的。最终,这位学生被判定作弊,延期答辩。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黎佳等受访对象认为,种种学位论文洗稿乱象频发,与部分高校强调低重复率,并依此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不无关系。“为了迎合学校的标准,论文可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黎佳说。

  西南某高校某学院院长刘某介绍,在他供职的高校,往年重复率超标的学生,离校前还有一次修正机会。从今年开始,将视情况延迟毕业,甚至有可能不能毕业。

  “针对这种通过技术手段或技巧来降重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学校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北京某高校博士生导师曾怡说。

  部分受访对象还指出,在网上购买论文查重可能会带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一些硕博毕业生的研究比较前沿,有的甚至涉密,在网上购买查重服务的风险很大。”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冯叙说。

  论文评审不能查重至上

  事实上,自从国内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查重制度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存在。

  有学者认为,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查重制度,以及要求低重复率,是在坚守防止学术不端的底线。

  “如果连不要抄袭这个底线都守不住,那学生就干脆不要写毕业论文了。”西南某高校副教授庄权说,学生害怕查重的根源是高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培养不足,以及学生没有认真写论文。

  但也有学者指出,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分依赖技术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行为。

  多位受访学者介绍,目前,在学位论文初审阶段,重复率几乎已经成为唯一的标准。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院研究生质量监督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该校每年都会有数名硕博毕业生,因论文重复率超标而延期毕业。

  在曾怡等学者看来,依靠重复率来决定学位论文是否可以被送审或参加答辩的机制有待改进。

  “创新的选题以及对科学、社会发展的价值,才是评价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标准,重复率只是审核标准之一。”曾怡说。

  争论双方都认为,查重在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上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提高论文质量。“一些质量很差,或本身就是抄袭的论文经过降重后,重复率也可以达标。”华东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曾林说。

  学者卢威曾撰文指出,查重更像是一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其导致的“遵守规范者不敢引用,漠视规范者照抄不误”现象,甚至会造成“劣才驱逐良才”。

  西南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李昱筱也认为,查重遏制不了抄袭,“想抄的人会换着法抄”。

  李昱筱等受访对象认为,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分看重重复率,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写论文时唯重复率是从,被迫减少引用或进行洗稿,把经典的、反复传诵的名言,改得面目全非。

  “为了避免重复而把学界前辈精雕细琢过的句子和理论抛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不利于培养学术能力。”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小安说,故意改动学界前辈的经典语句,其实是一种新的学术不端,“但这通过技术手段发现不了,只能通过人为手段”。

  曾怡等学者强调,反对学术不端的大方向是对的,查重制度不能被彻底摒弃和废除。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尊重科学规律,规范学术行为终归还是要依靠“人的因素”。他们担忧,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于依赖技术手段,可能会违背学术初衷,甚至导致技术异化。

  受访对象建议,学位论文评审需要从“技术为主、以人为辅”转向“以人为主、技术为辅”,查重率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数据。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操作手册,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术诚信的意识。

  受访学者指出,国际上通行的学术评价方法是同行评价,查重率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唯一标准。

  (应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结果:排除刑事案件

  5月11日凌晨3时54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成都四十九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

  关于成都四十九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

  2021年5月9日18时40许,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发生高坠,不幸离世。对此,我们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及亲属表示深切哀悼和慰问。

  事发后,成华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

  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

  1、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

  2、根据现场攀爬痕迹、足迹和指纹印证,认定高坠属个人行为;

  3、经勘查无他人痕迹物证,排除他人所为综上,排除刑事案件。

  联合调查组对该生返校当天及近期情况进行了多方调查,未发现学校存在体罚、辱骂学生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区教育局已会同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搭建平台,做好家属接待安置、情绪安抚及善后处理事宜,并安排专职心理教师对相关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该事件的发生,表明学校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区教育局将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全区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等专项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成华区联合调查组

  2021年5月11日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 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广东和山东

  国家统计局: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3]比重为35.09%。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为563717119人,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为364694362人,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2295人,占27.12%;东北地区人口为98514948人,占6.98%。

“陆战之王”99A主战坦克精准打击 陆海空通杀

图:99A坦克是在99式坦克(图)基础上重新设计研制而来,防护性、机动性、火力等技术性能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央视最近首次曝光了中国“陆战之王”99A主战坦克在行进中炮射导弹的片段。这一新技能能够用以打击各类地面工事、低空慢速飞行器、近岸水面舰艇等,配合可以甄别目标、自动跟踪的智能系统,以及压制敌方坦克观瞄系统的激光武器,提高了其机动精确打击能力,堪称陆海空通杀。

  央视军事节目日前介绍陆军第82集团军参加“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时,该集团军99A主战坦克突遇3个强火力隐蔽性移动目标,当机立断在行进中先敌开火,採取激光压制,旋即炮射导弹,5分钟之内成功闪击3处移动目标。这是官方首次披露99A在行进中炮射导弹。

  野战克制武直 轰击近岸舰艇

  坦克炮发射的炮射导弹,就是将精确制导技术与常规坦克炮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利用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上的火炮发射制导武器,弹体包含战斗部、制导控制系统、发动机等部分。相比坦克的穿甲弹、破甲弹、杀爆弹,炮射导弹拥有更为精准的远距离攻击能力,在保留了原系统反应快、火力猛的同时,提高打击精确性,使坦克可以在野战中攻击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甚至近岸的海上舰艇。

  并且,由于导弹相比较炮弹具备可变弹道,从而可以使坦克在隐蔽阵地上,对敌方目标实施远距离射击,有效拓宽了坦克的远距离对抗能力。

  但由于坦克火控技术的限制,以往大多数坦克在炮射导弹时,无法在“动对动”条件下进行,即难以在行进中打击对方移动目标,而只能在坦克短停或静止状态时发射。这样一来会延误打击时机,另一方面静停时更容易被敌方瞄准集中,降低了坦克自身的安全性。

  但随着解放军坦克火控技术和炮射导弹技术的进步,99A主战坦克拥有了在动对动射击条件下使用炮射导弹的能力。99A坦克信息化程度高,装配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火控系统和自动跟踪系统,无论是静止射击还是行进射击,火控系统可自动解算诸元、自动瞄准、自动跟踪。这为炮射导弹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射程5公里 刺破700毫米装甲

  指挥打赢上述“和平使命-2014”突击战的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一级军士长丁辉透露,在部队待了28年,最喜欢的武器还是99A坦克,不单因为它先进,更重要的是,这个“大傢伙”可以感受到战场的态势。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解释,这番话是指出现敌坦克或不明装甲车时,99A坦克的智能系统会甄别目标,并提示是否进行打击。

  99A坦克配备了当今世界坦克中口径最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常规的穿甲弹可以在2公里距离有效击穿68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而中国以俄制9M119式炮射导弹为基础改进的125毫米炮射导弹,射程可达5公里,足以突破700毫米厚匀质装甲。99A坦克还装备了自主研发的激光压制武器,锁定目标后可发射高能激光破坏敌方光感设备。

  除此之外,99A具备的强劲动力,使其公路速度可以达到75公里/时,越野速度达60公里/时,炮塔并且可360度灵活旋转,大口径炮管可俯仰调整姿态。加上动静自如的炮射导弹技术,令99A成为中国陆军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

99系列坦克发展历程

1989年

•中国开始研製第三代主力坦克

1991年

•7月,三代坦克试验队成立

1996年

•12月,三代坦克进入设计定型阶段

1999年

•10月1日,三代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三代坦克正式定名“ZTZ-99”,其后进行了一期改进

2009年

•10月1日,99式二期改进型在国庆阅兵式上接受检阅

2014年

•在“和平使命-2014”演习中,99A(99式三期改进型)首次公开亮相

战鹰换新装 贴近实战要求

  近期,在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的训练中,换用新式低可视涂装的歼-10B战机首次亮相。空军战机的低可视涂装工作,向着全覆盖快速推进。

  2020年3月,空军颁发《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喷涂规定(试行)》,要求新生产作战飞机贯彻低可视涂装,现役老旧飞机统一标示喷涂,并提出了“涂装也是战鬥力”的理念。低可视涂装提高战机的隐蔽性能,更加贴近实战要求。

  低可视涂装包括对机身颜色、机徽、编号等识别特征进行淡化处理。虽然现代探测飞机的手段主要是雷达,而低可视涂装对雷达不起作用,但可减少目视识别特征,仍具备一定隐蔽效果,并且更利於保密。

  一年以来,包括歼-10C、运-20、轰-6K等各种歼击机、运输机、轰炸机等,纷纷展开低可视涂装改造。譬如,轰6K将飞机编号缩小,并从机身前部移至机尾,垂尾上的编号也缩小。歼-20、歼-16两款主力重型战机则早已採用了低可视涂装。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的“大红鹰”旅,是空军唯一一支採用单位标志的部队,其歼-10C战机垂尾和座舱下方绘有醒目的“大红鹰”标志,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大红鹰”头部和喙部为亮黄色,眼睛为黑白二色,颈部羽毛为红色。全新低可视涂装后,整体颜色改为灰色,反而显得更具冷峻杀气。此外,原先垂尾上橘黄色编号亦去掉了,八一军徽也进行了低可视处理。

数字化单兵 战力大跃升

  西藏军区官兵已陆续换装新一代国产单兵数字化作战系统。日前进行信息化综合演习的某轻型高机动合成旅,新一代单兵系统换装率已超过90%,提高了高寒山地的战鬥力。

  新一代单兵作战系统实现了指挥信息化。战士头盔上加挂夜视多功能目镜,可实施回传视频和信息。指挥所可了解每名官兵的位置和实时动态,全局掌握战场态势和作战进程,动态下达作战指令,随时调整作战编组。同时,新型数字化单兵系统,可以在夜间直接引导炮兵火力进行打击。而每位战士可通过自己的夜视多功能目镜,进行友军标记和敌我识别。系统中的融合型多功能望远镜,可以根据现地情况切换不同的模式,如雪地、丛林、城市、海洋等,并将观察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进行红外、热成像、微光观察,能更準确地捕捉伪装目标、夜间目标。借助该系统,可实现全天候、全地域持续监控边境敏感区域,尤其适合隐蔽性强的雪域高原环境。

外军动向/意“公羊”坦克主炮发射无人机

  图:“公羊”坦克可以火炮发射的“荷鲁斯”小型无人机。

  意大利3月24日披露了该国陆军利用“公羊”C1主战坦克120毫米火炮发射小型无人机的照片。据了解,“公羊”坦克搭载了最新的光学数字成像系统及火控系统,可昼夜作战,并在行进中开火。

  坦克主炮发射无人机最大的技术难点在於,无人机难以承受炮管的高膛压。意大利採取的解决方案是将无人机摺叠后,封装在一个带有高压空气动力的弹射装置壳体内。弹射装置与无人机一起装填进炮膛,高压空气将无人机弹射出炮口,随后无人机机翼展开,启动发动机自主飞行。该款无人机主要用於执行侦察任务。

  法国“勒克莱尔增强型”坦克也升级了无人机发射装置,加装1台IXOS XX线控四旋翼无人机,以及具备自主飞行能力的IXOS LG无人机,但这些无人机全部安装在炮塔上,使用时从炮塔上放飞。而“公羊”採取的炮射无人机方式,发射前储存在坦克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