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外卖平台算法是可以改的,如何保障福利?

(原标题:走出系统之困|我们需要怎样的骑手算法)

澎湃新闻记者 陈宇曦 吴雨欣

近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后,引起广泛讨论。

尤其是支撑系统运行的智能算法,为“实现劳动价值的最大化和高效化”,不断压缩外卖骑手的送餐时间,继而引发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算法,是如何困住人的,能怎么改?

9月9日,饿了么、美团两家外卖平台公司先后发声。

饿了么提出,将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这一表态虽快但争议颇多。美团的回应则更晚也更长,称系统的问题,终究需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将优化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向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表示,不论是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还是8分钟的弹性时间,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釜底抽薪之道。

但孙萍表示,平台目前提出的方案,至少传递出信息:平台算法系统本身是可以更改的,而且是可以做出很重大的更改。

“这进一步表明,技术的社会偏差性是可以被纠正的。”孙萍说,“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日渐走进算法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立起社会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算法协商机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卢向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真正解决问题的肯定不是延迟的5分、8分或10分钟,而是企业内部对骑手们更有效的、多维度的一套激励及关怀机制。

实际上,市场竞争让外卖平台长期处于囚徒困境:慢一点可能意味着被超越。因此,有观点认为设计系统的人天然地倾向于冷冰冰的极致效率。在此情况下,应如何松动系统,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保障福利?

系统牢笼如何被构造?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从2017年起开始研究外卖系统算法与骑手之间的关系,《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中引用了不少孙萍及其团队过往的研究内容。

孙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之所以外卖员的配送时长,被算法系统压缩得越来越短,在于平台采用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人工智能算法:用收集的真实数据训练现有的算法,让算法越来越“智能”,从而进行路线预测推导,实现对外卖配送员的监督。

举个例子:如果一开始系统规定的配送时间是30分钟,为了避免超时受惩罚,外卖员将配送时间控制在了28分钟甚至25分钟,这时算法搜集的数据就显示,这段路程外卖员有能力提前送达,“聪明”的系统便可能将规定时间改成28分钟。

为了配合更短的配送时间要求,外卖员以闯红灯、逆行等方式应对,却让系统误以为这段路程仍有压缩空间。几轮之后,“算法就缩得越来越紧”。

孙萍认为,此时系统所收集的数据存在社会结构偏差,“这表现在外卖配送员怕惩罚,冒着生命危险提速跑。逆行了,闯红灯了,这些算法都不会考虑,算法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人在算法里变成了一个运力数字。”

孙萍在2019年发表的田野研究《“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 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中对此总结道,算法通过日益增强的精准性和标准化管理,将外卖员的劳动过程置于细致入微的监管之下。从言语表述、肢体行为到时间、空间、数量、级别等各个层面的数字操控,使得技术理性最终得以管理“人的情感”,并以此实现劳动价值的最大化和高效化。

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研究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卢向华表示,外卖平台连接商家、用户和骑手三边的需求、供给与服务给力,算法是作为提升这多方需求供给匹配效率而存在。

“理论上,算法本身应该同时考虑平台各方的利益,但目前外卖平台的算法设计中,明显把消费者的体验与平台的服务量作为最主要目标,商家的地位次之,而骑手的体验是放在最低的位置。”卢向华说,“算法本身并没有错,但算法的效率评价机制过多地向消费者和平台倾斜时,到一定程度骑手这一方就会出现异常,导致整个算法的失效。”

实际上,不光是算法的钳制,外卖配送有这类灵活职业从业者,还普遍面临着劳动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权益难以保障。

孙萍介绍,其研究团队在2017年做调研时了解到,最初平台方是与外卖员直接签署劳动合同,外卖员享有底薪,被称为直营团队。“美团饿了么当时都有,但到2018、2019年就逐渐取消了,平台把每单运费收入提高,但底薪没了,外卖员全部转为外包,平台不再直接签署劳动合同,由外包公司与外卖员签署劳务协议,将所有责任、生产资料转嫁给个人。”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教授及研究团队在《武汉市快递员外卖员群体调查:平台工人与下载劳动》中写道,在该研究中,40.82%的外卖员和快递员没有签订或不清楚劳动合同。

研究还发现,“五险一金”的覆盖面十分有限,覆盖面最广的意外伤害险也只有49.31%的平台工人(指快递员和外卖员)享有。在遇到交通事故时,62.17%的配送员表示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得不到工伤、医疗保险的救助。

“外卖体系不断发展,监控越来越精细化,但对于劳动者利益的保障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孙萍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策和法律层面缺少保护,现在的劳动法还没有对新兴共享经济、零工经济(从业者)进行实质的定性和划归。”

系统是可松动的吗?

不可否认,外卖行业为吸纳就业、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美团平台上的有单骑手达到295.2万人,同比增长16.4%,45.7%的骑手月收入为4000-8000元,7.7%的骑手月收入超过一万元。

饿了么在6月公布的数据称,1月下旬以来,饿了么累计提供超120万蓝骑士就业岗位,疫情期间新增入职的蓝骑士中,22%为工厂工人,16%为个体创业者。

配送时间不断缩短,让消费者对外卖依赖度不断提高,助推外卖平台成长为巨头企业,是中国数字经济甚至中国速度的骄傲一面。我们越来越难以离开外卖带来的便利,但也确实到了该反思如何实现更公平、合理机制的时候。

系统由人设计,代表人的价值取向。在《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发广泛关注后,9月9日,饿了么和美团一早一晚分别作出回应。

其中,饿了么设置“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小按钮的做法,有些毁誉参半。对于此举为何招致批评声,孙萍认为,按钮将决定权转移给了消费者,与此同时也将责任“甩”给了消费者。

“外卖算法体系中,消费者和外卖员只是参与者之一,导致算法最终出现问题,并不只是这两个参与者,其实是有非常多元的因素。 ”孙萍说。

美团的回应姗姗来迟,表态“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借口”,提出了优化系统的几项具体措施: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恶劣天气下,系统会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甚至停止接单;升级骑手申诉功能,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诚然这是一种公关姿态,但两家公司的回应至少说明:“平台算法系统本身是可以更改的,而且是可以做出较大的改善。这进一步表明,技术的社会偏差性是可以通过社会协商或者算法审计被纠正的。 ”

认为系统可“松动”的,还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向华。

她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些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外卖平台已经开始积极地去探索一种更好的与骑手、用户期望进行合作的方式。

外卖小哥和系统,正如当年的流水线工人和背后的监工。2010年起发生在富士康的数十起工人跳楼事件,使得饱受舆论压力的富士康尝试了安装防护栏到反思管理模式、加强心理疏导等各种方式,试图摘除“血汗工厂”的帽子。

卢向华表示,此次人们讨论外卖员受困于系统与早期流水线工人因工作枯燥等引起罢工具有相似性。

“现在科技领域与知识型产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比较好的机制,甚至流水线制造企业与一线员工之间经过多年的博弈也达到了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但外卖骑手作为近些年的新兴职业,不管是从企业还是从业者而言,也还在探索最佳的合作方式。”卢向华说。

但技术的前进方向是更冷酷还是更温暖这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不是没有悲观者。

平台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追求极致的效率,代表了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现存的外卖平台,都是效率战的优胜者。这时,外卖小哥的权益,就被放在了轻重缓急的最低位,低于商户、消费者。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准则就是效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一旦沿着规则去走,整个算法体系和机制其实是完全偏向于资方的。”孙萍称。

“(但)总是要去探讨一个解决办法。”孙萍说,“在我看来,最大的松动点就在于,要让算法机制由纯技术性变成‘技术性+社会性’,要给技术开一个口子,让它变得更加灵活和包容,这一点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

“我们可以是悲观主义,但要是一种不妥协的悲观主义。每个人要在自己尽可能的范围内去做一点事情,发一点声音,才能至少使得现有的世界不变得那么糟糕,使社会保留变好的可能性。”一位社会学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可以做些什么?

松动算法、柔化系统,孙萍提出了建立“算法协商机制”的思路。

外卖经济的参与方包括商家(资方)、程序员(技术)、外卖员(运力)、商家(出餐的制作方)、外包公司、消费者。目前系统的制定,属于“单项的话语权”,即由资方说了算,程序员为执行者,外卖员、商家作为平台参与者,话语权没有纳入到算法的规则设定之中。

因此,孙萍的观点是未来要形成一种全社会范围的算法协商机制,除了平台、程序员,应纳入外卖经济、平台经济更多的参与者到算法运作规则的设定中。

“我们要让外卖员劳动者,让政府,第三方机构,还有社会科学家都参与进去,增加外卖员的话语力量,让社会科学家带来人文关怀,体现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这样子出来的算法,才(尽可能)公正公平,包容开放,而不是一刀切。”

被系统困住的,不仅是外卖小哥,还有996的白领、网约车司机、流水线工人……能够改单项话语权的对话机制都显得尤为重要。

再进一步,孙萍认为建立协商机制的重要基础是,外卖员自发的组织与机制形成,“有了这样的组织和机制后,声音至少可以被传递,再来看可否协调各方,获得更好更多的话语权。”

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可能也正等待伸出的时机。

卢向华谈到,互联网行业中常被问起的问题是:赢者通吃、强者恒强的趋势明显了,大家都在担心这些大平台做大了,话语权越越大,万一他们做恶了怎么办。

“但我觉得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平台无一例外,都是生态型的平台,也就说平台的成功依赖于参与方的积极贡献。平台如果只做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平台会很快消失,被更合理、公平的平台所取代。”卢向华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非常努力地平衡各生态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保持与他们的共赢,这样才能让平台生存得也更好。”

在法律法规一侧,已经有多方关注到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问题。

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确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应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最自由主义、在最自由竞争的市场里,也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社会的法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教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要解决现在外卖员的困境,首先我们要把外卖员的活动理解成劳动,我们才有可能按照解决劳动问题的思路,建立劳动标准。”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多给5分钟有用吗?我们采访了外卖小哥

(原标题:多给5分钟有用吗?我们采访了外卖小哥)

上午10点钟,送餐高峰期还没到,3位外卖骑手靠在摩托上等单、聊天。

“最近,外卖骑手的处境被大家关注,愿意聊几分钟吗?”岛妹探身问。

马涛是老骑手了,送餐4年,以前在内蒙古做送餐员,今年初来到北京。

上个月他送了1048单,基础单价8块5、加上冲单奖,一单差不多能赚9块钱。

马涛说,冲单奖不是人人能得,跑够一定单量才行。“跑600单每单能加2毛,900单加5毛,1100单加8毛。”

这种阶梯式的激励机制,让骑手像一台满拧了发条的机器,不断向极限冲锋。“多干就多挣呗,我昨天晚上就送到11点。”马涛说。

多劳多得是每个骑手的心愿,刮风下雨天也照送不误。只是这样的“坚守”,并非完全自愿。

从业6年的王铭说,平台禁止骑手雨雪天不接单,会罚钱。以前有恶劣天气补助,现在没了。唯一的“照顾”是雨雪天的差评、超时不扣钱。

“现在送外卖越来越不好干了。”王铭说。派单远,路线绕,3公里外的单子还没送走,新单子又来了,位置一南一北,根本送不过来,而且扣钱扣得越来越凶——

要戴口罩、弄齐装备拍照,不拍就罚300元;超时一单罚款一半,9元单费只能拿到4.5元;有差评要扣钱,一个差评扣200元。

因为平台压缩了送餐时间,再加上不可预知的各类情况,骑手经常会碰到截止时间快到了餐还没送达的问题。这时,王铭会打电话请客人原谅。“要是碰到好人,他们会允许我提前点‘到达’。”如果碰上苛刻的顾客,超时的代价只能骑手自己背。

送餐中的外卖骑手(图源:网络)

快,更快,是骑手们反复提到的字眼。超速、闯红灯都是为了准时。

吴秦当骑手已经一年了,他所在平台规定一单配送时间为30分钟,商家出餐、骑手送达时间一并在内。有些商家是“慢陀螺”,备餐用上27、28分钟,余下2、3分钟让骑手很为难。

吴秦说,骑手不能拒绝平台派单、不能申诉,如果主动取消订单要罚款500元,准时率低于98%,也就是100单中有2单以上超时,本月所有单都要扣钱,一单扣5毛到1元。

但超速、闯红灯的代价是生命安全。从业5年,刘峰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出单,平安回家。

刘峰说,他没有基本工资、五险一金,每月120元人身意外险是所有保障。“我们这些老手,已经知道要处处小心;刚入行的就没那么注意。上周团队里的新人出了好几起车祸,其中一个还伤得很重呢。”

这些受伤的骑手很快有人替补,他们穿着一色的工作服、戴着头盔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顾客会记得他们的模样。

岛妹曾看到为抢时间、急转弯的骑手摔在地上,沾了灰的手匆匆抹去头上血痕,拱起摩托车继续送餐。路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只嘟囔着“我没事、要超时了,去医院要花钱”。

刘峰说,打算干到今年底就转行。“累,挣得少。”平台要求工作时长不低于8小时,系统定位到手机时刻监督。

候单中的外卖骑手(图源:网络)

这两天,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让更多人关注到城市生活便捷背后的残酷竞争。

由于平台算法不断精进,相同距离的规定送达时间愈发缩短。技术无疑代表着冷静、理性、趋向效率。对互联网平台而言,算法完美地将平台盈利赖以实现的技术逻辑落实到骑手的每一份订单中。

算法只关心最极限的那个数据,毫不顾忌现实的复杂,比如红灯、路况,以及居民楼里电梯升降的时间。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抓到最完美的极限,而骑手则变成了每一个极限数据的试验品。

有学者说,算法依赖数据、总结规律,但恰恰是“去智化”的。它忽略快递骑手的真实处境,只将其作为大系统的一个节点,用算法整齐划一熨平复杂的现实。在算法面前,骑手只是毫无个性的标准化机器,也因为这样,算法才得以成立。

困住人的正是人所造的,这不能不说是技术带来的苦恼。

卓别林《摩登时代》经典片段(图源:网络)

经过媒体报道后,多家外卖平台表示将多给骑手5分钟、8分钟。这看起来对骑手的宽容,实际上是外卖平台利用消费者的善意,转嫁它作为用工平台的风险。

骑手们疲于奔命是因为不断极限化的算法逻辑。这一技术逻辑不改善,多给的送餐时间很可能被骑手用来接更多单子,以求赚得更多。

刘峰说,多给5分钟送餐时间还行,毕竟稍稍宽松了些。不过,王铭觉得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商家出餐慢、平台派单不合理,这些问题不解决,多给几分钟有啥用?”

本文来源:侠客岛
责任编辑:乔俊婧_NBJ11279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饿了么:希望把选择权给用户 骑手端看不到增加时长

(原标题:饿了么:希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骑手端看不到增加时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梁辰)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生存状况的报道引发全民关注。9月9日,饿了么发布官方声明宣布将尽快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时增加自愿延长等待时间。但这一声明进一步引发全民针对外卖小哥的讨论。

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复盘声明发布前的一些思考。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出现在网络后就已经在公司各个群开始传播,8日中午内部针对这一报道开始讨论。大家在想能做出哪些改变,讨论持续到凌晨,所以在那个时候发出了声明。

该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事情平台都已经在做,包括对骑手的保障和系统不断的优化、测试。“哪怕找不到完美的方案,但是可以尝试一下,推动这个事情往前走,有一个思路”,“我们一直有相关测试,比如下雨天,会把商家的配送范围缩小,让骑手不用在极端天气长途跋涉;为远距离订单增加配送时间,在用户体验不受到影响的时候来提升骑手的体验”。

对于提出延长等待时间的方案,该相关负责人称,饿了么原本想要找到对送餐配送时间要求不高的用户,或者对时效要求不高的非餐商品订单的用户,让他们通过平台提供的会员权益等方式来给骑手争取时间。但后来发现这个需求很临时,并不能区分用户,所以只能把选择权给用户。这些功能目前还没有上线,已经在内部讨论了一段时间,原本计划上线后再公布,但上述报道把饿了么披露的时间提前。

对于外部批评的声音,9月9日上午饿了么团队已经关注到了,但饿了么仍希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因为平台没有办法去判断用户是否着急。用户增加时间在骑手端是无感的,也就是说,骑手看不到订单是否增加了时长,只能看到订单的配送时长。

接下来,饿了么会在骑手到店等场景做出一些技术调整。上述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希望做一些改变,使得这些事情可以变得更好。

编辑 徐超 校对 危卓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美团回应”骑手问题”:没借口 将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

9月8日,有媒体发布文章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网络,文章指出: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疲于奔命,导致他们违反交规、与死神赛跑,外卖员成了高危职业。

9月9日,针对媒体、公众对外卖小哥、平台系统的关注,美团外卖今日发布声明,表示将更好优化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准时配送服务的同时,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同时改进骑手奖励模式,让骑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获得更实际的回报。

声明中,美团外卖从优化系统、安全保障、改进骑手奖励模式、骑手关怀和倾听意见等角度,回应了公众关注。

美团外卖表示,会更好优化系统: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留给骑手等候延迟的电梯,在路口放慢一点速度;恶劣天气下,系统会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甚至停止接单;同时升级骑手申诉功能,对于因恶劣天气、意外事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超时、投诉,核实后,将不会影响骑手考核及收入。

安全保障方面,美团外卖将增强配送安全技术团队,重点研究技术和算法如何保障安全。正在研发的用于保障骑手安全的智能头盔,将全力加大产能。

针对写字楼、医院等特殊场所存在的进入难、找路难等问题,美团外卖也给出了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们在这些场所正在努力铺设智能取餐柜,让骑手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更便捷。”

美团外卖还将改进骑手奖励模式,从送单奖励转向综合考虑合理单量区间及安全指标的奖励,让骑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获得更实际的回报。

声明称,美团外卖将继续加大投入,为骑手家庭及子女提供医疗、教育帮扶,会通过定期召开骑手座谈会、设立产品体验官等方式听取各方建设性意见,以更好优化调度、导航、申诉等策略。

“大家对外卖小哥、平台系统的关注、意见和建议我们都收到了。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借口,系统的问题,终究需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我们责无旁贷。”美团外卖在回应中表示,感谢每一个好评,也感谢每一个差评,“因为这背后都是在乎,能让我们跟大家站在一起,为大家做得更好。”

附:美团外卖声明全文

 

上海市消保委评”多等5分钟”:饿了么的声明逻辑上有问题

饿了么上线“多等5分钟功能”,引发关注。

9月9日下午,上海市消保委通报线上生鲜平台消费评价情况,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认为:饿了么的声明实际上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其称,外卖骑手的关系,是与企业的关系,外卖骑手相关的这些规则也是企业来定,即平台定。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商业行为也是针对平台产生。

饿了么请求网友多给骑手5分钟,网友:道德绑架

昨天(9月8日),一篇揭露外卖平台算法压榨骑手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发了网友对外卖平台派单不合理的声讨。

首当其冲的,是占据国内外卖市场第一和第二大份额的企业:美团和饿了么。

今天(9日)凌晨,饿了么率先发声,一篇《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的声明,又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新推出的“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功能被质疑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网友却指出,平台闭口不提派单系统给骑手带来的压力,却将责任转移给消费者,是在“道德绑架”用户。

延伸阅读

  • 信小呆“一元转让中国锦鲤”?这次营销有点儿翻车
  • 三星等韩企或断供芯片 华为放弃”幻想” 做”最坏”打算
  • 余承东预告华为绝密信息:10日揭晓,重磅新品来了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乔俊婧_NBJ11279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上海市消保委评”多等5分钟”:饿了么的声明逻辑上有问题

(原标题:上海市消保委评“多等5分钟”:饿了么的声明逻辑上有问题)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巩汉语 首席记者 邹娟

饿了么上线“多等5分钟功能”,引发关注。

9月9日下午,上海市消保委通报线上生鲜平台消费评价情况,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认为:饿了么的声明实际上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其称,外卖骑手的关系,是与企业的关系,外卖骑手相关的这些规则也是企业来定,即平台定。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商业行为也是针对平台产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拿外卖骑手的过错,他的违规,他的撞人,他的穿红灯,让消费者去承担下来,这显然是有违基本逻辑的。”

消保委当天的通气会上,被问及如何看待“多等5分钟”声明时,饿了么工作人员现场称,平台的即时配送,基于一些技术,但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该工作人员表示,“就像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技术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用技术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到外卖配送以及生鲜的配送问题上来说,其实它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比如说下雨,天气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配送员的效率,以及早晚高峰时间,我们对路面的情况的预测,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网络热传的《人物》杂志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里,外卖骑手是被平台系统算法与数据支配的“工具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文章指出,在系统的压迫下,外卖骑手受到派送时间不合理、规划路线含逆行、商家出餐慢、超时高额罚款等问题的多重折磨,为了不被系统除名、不影响站点数据,骑手们不得不选择铤而走险,每天都在违反交规、与死神赛跑,外卖员成了高危职业。

 

饿了么请求网友多给骑手5分钟,网友:道德绑架

昨天(9月8日),一篇揭露外卖平台算法压榨骑手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发了网友对外卖平台派单不合理的声讨。

首当其冲的,是占据国内外卖市场第一和第二大份额的企业:美团和饿了么。

今天(9日)凌晨,饿了么率先发声,一篇《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的声明,又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新推出的“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功能被质疑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网友却指出,平台闭口不提派单系统给骑手带来的压力,却将责任转移给消费者,是在“道德绑架”用户。

 

饿了么倡议多给骑手5分钟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乔俊婧_NBJ11279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 美团:暂不回应

(原标题:美团称暂不回应骑手事件)

今日,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究竟是什么让外卖骑手变成了最高危的职业之一?“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一位外卖骑手如此形容自己的职业。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致电美团,美团方面则表示:暂不回应此事。

延伸阅读

  • 万茜点赞”恶评”被盗号?阿里安全:概率很低 甩锅给程序猿
  • 被算法压榨的外卖骑手,他们不怕事故怕”超时”
  • 字节跳动发奖金:金额半个月工资 感谢员工克服困难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乔俊婧_NBJ11279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