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海外/国遊出海 注入传统文化基因

  数据表明,广东网络遊戏出口营收规模去年达317.6亿元,同比增长31.1%。广东遊戏企业去年对外投资中,72.9%金额流向海外。目前海外仍存在较高的投资机会,研发型遊戏企业也更受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网遊营收近三年都稳佔全球四分之一左右。这主要由於广东拥有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研发经验丰富的遊戏企业,研运产品贴近市场需求;同时,海外布局逐步完善,对全球遊戏产业影响力有望持续提升。

  “近年网易遊戏多次登顶中国发行商出海收入排行榜首,国际化IP合作也不断深入。”网易遊戏对大公报透露,网易还在海外多地开设工作室,吸纳全球精英人才,共同探索全球遊戏产业未来更多可能性。

  广东省遊戏产业协会指,国产移动遊戏去年在海外屡获佳绩,美日韩收入佔比分别达27.55%、23.91%、8.81%。现阶段中国遊戏企业在全球性出海人才、市场化经验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积累,头部遊戏企业普遍拥有同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产品发行与运营的实力。譬如益世界公司出战日本的《商道高手》,针对语言、视觉、配音等方面保持高度完整性与本地化,在遊戏内容中融入当地文化。而以大唐国风为背景的《神都探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目前已上线港澳台地区,还将发行日本欧美等国家。

古典之美/港生穿针引线 学鲁繡 製“文物”

  图:宋爱华帮港生周文静试穿花鸟裙。\大公报记者丁春丽摄

  “这件花鸟裙复原的是孔府明代旧藏服饰,售价13800元人民币,一个熟练的繡花师傅两个月才能完成一件裙子。”听到山东工艺美术大师、鲁繡(衣线繡)代表传承人宋爱华介绍,两名港生周文静和李婧彤不禁发出惊叹。宋爱华亦将具中国韵味的花鸟裙给两位港生穿在身上。据宋爱华介绍,花鸟裙按照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1:1复原繡製,布料、颜色、针法,甚至缝製时的针脚都严格参照文物标準。看着繡花师傅飞针走线,两位港生跃跃欲试,从穿针开始学习鲁繡的基础知识。\大公报记者 丁春丽、胡卧龙济南报道

  周文静与李婧彤是在山东大学读书的香港学生,日前特意来到山东博物馆鲁繡研究中心一睹“网红花鸟裙”真容。百闻不如一见,宋爱华将白色暗花纱繡花鸟纹裙慢慢展开,长裙於素雅中透着华贵,刺繡工艺一针一线透露出水墨丹青的中国韵味。裙身衣料为暗花纱,纹样为折枝梅花。“燕子双飞,喜鹊登梅,山石花草,小桥流水,青鸟依依,一年四季颇具吉祥寓意的花鸟元素都在这条花鸟裙上了。”宋爱华对周文静和李靖彤介绍说。

  裙子各色繡线达50种

  宋爱华说,裙子是按照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1:1复原繡製的,布料、颜色、针法,甚至缝製时的针脚都严格参照文物标準。第一件复原裙子的面料是从国外买来的,目前大家定做的花鸟裙面料是根据文物的质地、花形和颜色定织的。所用的繡线正是鲁繡历史上最古老的“衣线”,裙子上面50种各色繡线也是宋爱华按照文物的颜色手工染製的。

  宋爱华将花鸟裙先后给周文静和李婧彤穿在身上。“真没想到有幸试穿一万多元的汉服裙,太激动了!”李婧彤转着圈,裙䙓飘扬,裙子就如同一幅穿在身上,富有大自然气息的美妙画卷,极富东方古典之美。

  看着繡花师傅们飞针走线,周文静也跃跃欲试。宋爱华让她坐下来,从穿针开始传授鲁繡的基础知识。“刺繡看似很简单,但一针一线都要求快而準,所繡图案应达到自然生动的要求,线条之间要疏密有致,而且均匀。”周文静告诉记者,在宋老师指导下,她繡的是一朵芙蓉花。周文静按照要求一隻手放在繡布上面,另一隻手放在繡布下面穿针引线,相互配合操作协调。半个小时后,一朵盛开的芙蓉花绽放在繡布上,她拿出手机拍下自己亲手繡製的作品。“我也学会了穿针引线,虽然繡出来的花瓣和老师们的作品相比还是有所差距,但已经心满意足了。”李婧彤告诉记者。

  保护文物又传承鲁繡

  在鲁繡研究中心,靠墙放着的一幅“画”吸引两位香港学生的注意。宋爱华介绍说,这是她的髮丝繡作品《颂簋》,复原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髮丝繡以传统鲁繡的散套针法为主,以天然的头髮配以生丝线结合施繡。“这质感可以以假乱真了,栩栩如生。”周文静凑近了仔细观察着。

  宋爱华说,为了繡製作品,她经常在馆藏文物裏挑选书画作品题材。这样做既保护文物,又传承鲁繡,可谓是双重保护。

话你知/鲁繡工艺 春秋时已享盛名

  图:宋爱华用鲁繡复原的文物作品。\受访者供图

  鲁繡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繡工艺,在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已非常繁荣,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繡种,素有“南有苏繡、北有鲁繡”之称。

  古代民间鲁繡的题材多为寓意长寿如意、洪福齐天、华丽富贵等内容,并广泛採用人们喜爱的吉祥纹样、鸟兽虫鱼、花卉果蔬、戏曲人物、诗词民谣作为装饰题材。新中国成立后,鲁繡广泛吸纳其他繡种之长,创立“髮丝繡”、“手推繡”,继而又挖掘出历史悠久的“衣线繡”,使得鲁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大公报记者丁春丽、胡卧龙整理

宋爱华为1931件珍品找到“家”

  图:宋爱华展示花鸟裙裙䙓的手工刺繡。\大公报记者丁春丽摄

  【大公报讯】记者丁春丽、胡卧龙济南报道:宋爱华今年59岁,1979年,18岁的宋爱华进入济南刺繡总厂。出於兴趣,她主动要求调到刺繡工序上工作。“别人一般是3个月出徒,我1个月就能繡正品。”宋爱华先是做四年刺繡工人,后被调到技术部门从事样品试製配色工作,一幹就是10年。随后的10年,宋爱华又被调去专业管理鲁繡技术档案。

  济南刺繡总厂的档案室是国家二级档案室,这裏珍藏着1952年建厂以来所有珍贵繡品和技术资料。正是在此期间,宋爱华全面系统研究传统鲁繡的工艺、针法以及演变发展史料。

  鲁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鲁繡更是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但随着现代繡花机器的出现,手工刺繡这一传统技艺也陷入窘境。宋爱华说,最困难的时候,办公地点被收回,工资发不出来,档案室的珍藏繡品差点被卖掉。2009年,在多方努力下,1931件鲁繡作品被山东博物馆收藏。给这些“宝贝们”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宋爱华也随之来到山东博物馆,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鲁繡研究、创作与传承工作。

  目前,宋爱华和大家一起正在复原全部版本的彩色孔子像。这些画像尺幅较大,全部按照1:1比例复原,宋爱华告诉大公报记者,这是一项硕大的工程,属於收藏级的,现在已经完成一部分。

白云机场“双高铁两城际” 衔接港澳

  【大公报讯】记者方俊明广州报道:广州白云机场“空铁联运”有新突破。记者10日从广州市发改委正式批覆的“白云国际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预留工程可研报告”(以下简称“覆函”)获悉,该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超91亿元人民币,在白云机场新建的第三航站楼交通枢纽,规劃引入“双高铁、两城际”。其中,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将衔接澳门,而广河高铁将与京九高铁广东段交汇而连通香港。

  根据覆函,该工程项目包括广从城际(广河高铁)、广珠澳高铁及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广州地铁22号线北延线)T3枢纽车站、车场以及东西两侧区间的土建预留工程,车场总规模为5台12线。加上之前规劃引入的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为南沙至珠海城际),白云机场第三航站楼(T3)将形成“双高铁、两城际”轨道布局。

  其中,广珠澳高铁南下规劃经广州南沙站、中山站、珠海鹤洲站,再向东南达到横琴,连接澳门轻轨。该高铁项目预可研评审会在今年2月已召开,力争今年内开工建设。

  据悉,广珠澳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之“京哈─京广澳通道”的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三轴”之一“广珠澳”主轴的高速客运主通道。

  广河高铁线路则在河源境内引入赣深高铁(京九高铁广东段)河源东站,并在龙川至河源段与赣深高铁共线。这也意味着广河高铁可通过赣深高铁交汇,在深圳北站衔接广深港高铁而连通香港,成为粤东、闽赣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云南大理直升机坠入洱海:4名机组人员不幸遇难

  据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消息,大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称,5月10日上午10时20分许,在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大沙坝山森林火灾清守火场、增湿作业中,一架直升飞机在取水过程中意外坠入洱海,4名机组人员不幸遇难。

  据大理州“5·10”事件应急救援领导组消息:初步核实,坠入洱海的直升飞机内共有4名机组人员。通过现场搜救,11时40分、15时15分许,先后搜救出2名机组人员,经现场及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通过连夜搜救,5月11日02时55分许,找到另外两名机组人员,经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不幸遇难。目前各项善后工作正全面展开。

袁隆平超级稻实现热带地区亩产超1000公斤

  1004.83公斤!记者10日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驻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基地专家处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品种今年在三亚种植了50亩地进行高产攻关,9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首的专家组对这片攻关地进行测产验收。在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全田机收测产后,最终成绩揭晓: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据介绍,这是热带地区首次实现超级稻大面积种植亩产超1000公斤。

  据悉,示范片总面积50亩左右,于去年12月16日进行播种,今年1月13日移栽,3月27日始穗。截至测产时,示范片植株长势都很均匀,落色好,也无明显病虫害。专家组介绍,去冬今春,三亚处于长期低温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尽管如此,该品种在三亚仍实现了大面积种植亩产超1000公斤的突破。从专业角度看,这反映了我国在育种和栽培技术上的重要突破。这样的突破,对进一步挖掘超级稻高产潜力及超级稻推广种植均有积极作用。

  “超优千号”是袁隆平院士指导研发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自在三亚试种以来,连续几年其亩产都在不断刷新产量纪录。这一品种有望助力袁隆平最新提出的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的实现。“高产优质品种+绿色轻简栽培技术”,也会是未来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模式。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买“降重服务” 后照抄不误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买了“降重服务”,论文照抄不误

  “防君子不防小人”,导致“遵守规范者不敢合理引用,漠视规范者换着法子抄”

  毕业季临近,很多高校毕业生又开始为学位论文的重复率担惊受怕。

  第一次查重后,西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郯苑发现,自己的毕业论文重复率远高于学校的标准。紧接着,他按降重经验帖里的方法,对论文进行了降重。遇到实在不能转述的专业名词,他则将那句话直接删掉。经过两次降重后,郯苑成功将自己毕业论文的重复率降至10%,顺利通过了学校的审核。

  记者调查发现,毕业生根据查重报告里的标注,“见红就删,见黄就改”,采用各种技巧对论文进行降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更有甚者,会直接购买降重服务,以期使论文的重复率达标。

  查重价格水涨船高

  3月上旬,西南某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王奔奔接到学校通知,要求上传学位论文进行初检。为了保证顺利通过,她和另一位同学将各自的论文合成一篇,随后在网上购买了查重服务。

  王奔奔介绍,为了不被系统发现,她们调整了论文结构,去掉了所有能去掉的标题。“我们一共花了180元,每人90元。”她补充说,“查重太贵了,这么做是为了省钱。”

  记者了解到,虽然王奔奔所在的高校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前自行查重,但得保证重复率低于20%。出于保险起见,大部分学生会先自查,并对照查重报告进行降重后,再提交给学校审核。

  尽管学位论文查重价格涨势凶猛,但毕业生们往往敢怒不敢言。

  郯苑告诉记者,他先后在学校的打印店购买了两次本科学位论文查重服务,每次198元。近期去打印文件时,发现该查重服务已涨价至228元每次。

  4月27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硕博学位论文查重服务的售价普遍在500元左右,最贵的卖到了1800元。据其中一家教育专营店的客服介绍说,1800元的查重服务可以提供四份报告,并支持验证和剔除已发表文献。

  记者翻阅某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发现,该校规定学位论文重复率超过10%的学生,将被延期答辩或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受访对象坦言,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很少,加之担心重复率超标影响论文送审,是他们争先购买查重服务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高校虽然会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中查重,但其结果往往具有决定性。而据知网客服介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严肃的管理工具,仅向机构提供服务,不对个人开放。为此,有论文查重需求的学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查重服务。

  记者统计发现,查重服务的月销量基本都超过2000次,部分甚至达上万次。据此计算,在电商平台上经营查重服务的部分商家,每个月的营业额可达数百万元。

  暗中购买有偿降重服务

  事实上,在电商平台上经营查重服务的商家,暗地里还提供有偿降重服务。

  为了不被平台发现,这些商家没有将其摆上橱窗,而是引流到个人账号后,再进行交易。

  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询问有偿降重服务的价格时,多位从业人士表示,会根据学生对交稿时间、重复率的要求和原论文的重复字数进行收费。

  一位从业人士说,将一篇总字数50839字、重复率为17.9%的论文,降重至10%以下需要1800元,“这个价格包降重后查重,如果不包查重,可以优惠400元”。

  “我们是老师改的,不是机器。”一家提供此服务的教育专营店联系人介绍。但当记者询问是否由高校老师负责降重时,该联系人说:“降重质量你放心,其他的不必多问。”

  除了购买降重服务,部分毕业生还会采取一些技巧来自行降重。

  多位受访对象反映,他们在网上购买查重服务后,商家除了会提供查重报告,还会附赠一份“降重指南”,给他们讲解查重规则和降重技巧。

  记者翻阅受访者提供的一份“降重指南”发现,这些降重技巧主要包括关键词同义替换、变换句式、段落分割、语义转述、删减重复部分和英汉互译等。

  因为查重系统无法识别图片,2020年西南某高校举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参加答辩的老师在审阅论文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将文字截图后插到论文中,以达到降低重复率的目的。最终,这位学生被判定作弊,延期答辩。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黎佳等受访对象认为,种种学位论文洗稿乱象频发,与部分高校强调低重复率,并依此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不无关系。“为了迎合学校的标准,论文可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黎佳说。

  西南某高校某学院院长刘某介绍,在他供职的高校,往年重复率超标的学生,离校前还有一次修正机会。从今年开始,将视情况延迟毕业,甚至有可能不能毕业。

  “针对这种通过技术手段或技巧来降重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学校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北京某高校博士生导师曾怡说。

  部分受访对象还指出,在网上购买论文查重可能会带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一些硕博毕业生的研究比较前沿,有的甚至涉密,在网上购买查重服务的风险很大。”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冯叙说。

  论文评审不能查重至上

  事实上,自从国内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查重制度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存在。

  有学者认为,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查重制度,以及要求低重复率,是在坚守防止学术不端的底线。

  “如果连不要抄袭这个底线都守不住,那学生就干脆不要写毕业论文了。”西南某高校副教授庄权说,学生害怕查重的根源是高校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培养不足,以及学生没有认真写论文。

  但也有学者指出,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分依赖技术手段,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行为。

  多位受访学者介绍,目前,在学位论文初审阶段,重复率几乎已经成为唯一的标准。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院研究生质量监督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该校每年都会有数名硕博毕业生,因论文重复率超标而延期毕业。

  在曾怡等学者看来,依靠重复率来决定学位论文是否可以被送审或参加答辩的机制有待改进。

  “创新的选题以及对科学、社会发展的价值,才是评价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标准,重复率只是审核标准之一。”曾怡说。

  争论双方都认为,查重在防止学术不端行为上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提高论文质量。“一些质量很差,或本身就是抄袭的论文经过降重后,重复率也可以达标。”华东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曾林说。

  学者卢威曾撰文指出,查重更像是一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其导致的“遵守规范者不敢引用,漠视规范者照抄不误”现象,甚至会造成“劣才驱逐良才”。

  西南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李昱筱也认为,查重遏制不了抄袭,“想抄的人会换着法抄”。

  李昱筱等受访对象认为,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分看重重复率,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写论文时唯重复率是从,被迫减少引用或进行洗稿,把经典的、反复传诵的名言,改得面目全非。

  “为了避免重复而把学界前辈精雕细琢过的句子和理论抛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不利于培养学术能力。”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小安说,故意改动学界前辈的经典语句,其实是一种新的学术不端,“但这通过技术手段发现不了,只能通过人为手段”。

  曾怡等学者强调,反对学术不端的大方向是对的,查重制度不能被彻底摒弃和废除。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尊重科学规律,规范学术行为终归还是要依靠“人的因素”。他们担忧,高校在评审学位论文时过于依赖技术手段,可能会违背学术初衷,甚至导致技术异化。

  受访对象建议,学位论文评审需要从“技术为主、以人为辅”转向“以人为主、技术为辅”,查重率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数据。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操作手册,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术诚信的意识。

  受访学者指出,国际上通行的学术评价方法是同行评价,查重率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唯一标准。

  (应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结果:排除刑事案件

  5月11日凌晨3时54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成都四十九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

  关于成都四十九中一学生坠亡的情况通报

  2021年5月9日18时40许,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发生高坠,不幸离世。对此,我们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及亲属表示深切哀悼和慰问。

  事发后,成华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

  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

  1、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

  2、根据现场攀爬痕迹、足迹和指纹印证,认定高坠属个人行为;

  3、经勘查无他人痕迹物证,排除他人所为综上,排除刑事案件。

  联合调查组对该生返校当天及近期情况进行了多方调查,未发现学校存在体罚、辱骂学生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区教育局已会同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搭建平台,做好家属接待安置、情绪安抚及善后处理事宜,并安排专职心理教师对相关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该事件的发生,表明学校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区教育局将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在全区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等专项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成华区联合调查组

  2021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