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多国 对变异毒株有效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2021年2月25日,康希诺疫苗获得国家藥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内地附条件上市,并先后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匈牙利、智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康希诺方面此前表示,已有3个欧盟国家正商谈可能的疫苗採购方案。目前,该疫苗正接受世衞组织紧急用途清单审核,如符合标準有望被纳入。

  3月30日,首批康希诺新冠疫苗运抵巴基斯坦,助力当地快速构建免疫屏障。在巴基斯坦当地进行的试验中,康希诺疫苗单针接种28天后,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保护效力为100%,总体保护效力为74.8%,未发生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今年5月初,巴基斯坦官员表示,当地已开始配製和分装康希诺新冠疫苗浓缩液。这是巴基斯坦通过进口浓缩液然后在本土生产的首批疫苗。预计到5月底,可以将康希诺疫苗新冠疫苗浓缩液配装完毕。

  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此前在接受媒体採访时表示,康希诺疫苗在全球範围内拥有逾百万的接种量,尚没有发现和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此外,康希诺一直在研究变异毒株,把得到的变异毒株和接种疫苗完成免疫者血清用作观察中和效果,从已进行的中和抗体交叉实验结果来看,康希诺疫苗对境内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均有保护作用。

皖辽快速溯源 民众接种提速

  图:在合肥疫苗接种点,医护对接种者进行接种前健康问询。\大公报记者赵臣摄

  【大公报讯】综合记者宋伟、赵臣报道:16日,辽宁新增3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渖阳市新增1例,营口市新增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自安徽六安首次通报新增确诊患者以来,此轮内地本土疫情已波及辽宁、安徽两省,营口、渖阳、六安、合肥四市。

  截至16日19时,辽宁已通报9名确诊病例,6名无症状感染者。作为辽宁疫情核心区,营口市鲅鱼圈区已完成首轮全民核酸检测,正在进行第二轮。自本月13日晚开始,按照安徽合肥协查函,辽宁营口通过公安大数据和流调队现场排查,对安徽确诊病例李某某、吕某在营口期间的行程轨迹开展全面摸排,排查密接及次密接者实施集中隔离并开展核酸检测。5月14日,营口在密切接触者中筛查出2例确诊及3例无症状感染者;15日该市再次发现3例确诊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15日和16日,渖阳市一对母子亦先后确诊。官方通报信息显示,此轮本土疫情的确诊患者均未接种过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受访时表示,依据地理位置和发病时间,此次本土疫情源头很有可能从辽宁营口开始。

  截至16日12时,安徽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六安市裕安区确诊病例5例(含16日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合肥市肥西县确诊病例2例。安徽省衞健委副主任董明培在16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所有的感染都是由摄影培训活动引起。下一步,该省将紧盯密接者、次密接者、次密接者的密接者,在流调追踪上做到扩面、提速、精準,在核酸检测上做到提升採样量、检出量、检测质量,确保流调溯源到位。此次安徽省第一时间发出150多份协查函。

  连日来,辽宁和安徽两地预约接种疫苗人数明显上升。近五日,渖阳新冠疫苗日接种量均在10万剂次以上,13日更达到15.4万剂次的高峰。5月14日合肥市接种36.41万剂次,创单日接种纪录。

建数字影像库 纪录大美景德

  图:观众在景德镇举办的瓷博会上观赏陶瓷製品。\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王逍景德镇报道:16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厅、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香港大公报.大公网共同主办的“百媒亿粉遊江西.从景德镇出发”创新型融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在2021年江西省旅遊产业发展大会举行的契机下,在瓷都景德镇启动。本活动拟邀请央媒、百家主流媒体、全网拥有过亿粉丝的新媒体、文旅自媒体,组成一支强大的文旅融媒体传播队伍,推广景德镇文旅品牌、文旅资源和文旅产品。同时,通过活动积累一批优质的图片和视频,创建江西首个“景德镇数字文旅影像库”。

  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冯亮,大公网副总裁、执行总编辑贾磊,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遊局副局长龚谦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冯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衷心希望大家在景德镇期间创作出生动活泼,唯美传情,反映景德镇之美的精品力作,多角度展示景德镇文旅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

  3000旅遊体验官打卡“瓷都”

  大公网副总裁、执行总编辑贾磊介绍,5月17日至19日,“百媒亿粉遊江西.从景德镇出发”影像採风之旅正式启动;6月8日至11日,将再次开展“百媒亿粉遊江西.从景德镇出发”旅遊融媒体创作之旅并进行全网推广;6月15日至30日,继续开展“景德镇旅遊体验官”寻访之旅,通过与各大客源地旅行商的合作,组织3000多名“景德镇旅遊体验官”前往景德镇打卡、体验,同期开展“景德镇遊客传播大赛”。

  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遊局副局长龚谦称,活动期间还将创建江西首个“景德镇数字文旅影像库”,通过互联网实现景德镇的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管理的“标籤化、云存储”与“图片共享、实时更新”等功能,让图片和视频素材“随搜随用、方便快捷”,让更多的新媒体都可以共享传播。一次有序管理,实现长久的便捷与快捷搜索使用。“景德镇数字文旅影像库”裏既有原来可以共享的老照片、视频,更多的是通过本次活动创作的新照片、新视频等影像作品和素材,改变以往存在管理员电脑或网盘裏、急用时很难找到的传统做法,将影像作品上传“景德镇数字文旅影像库”,全面实现免费共享的数字化分享方式。

手语传诵佳作 残疾诗人展才华

  图:残障诗人现场朗诵诗词。\大公报记者杨帆摄

  【大公报讯】记者马晓芳北京报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时值第31个全国助残日,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16日在北京成立。中国主流文学组织成立专门工作机制来关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这在国家文艺组织中开风气之先。

  在成立仪式上,多位残疾人通过朗诵、手语等形式展现自己的诗作,获得现场诗词专家的好评。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在仪式表示,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部分,这在国家文艺组织中开风气之先。

  近年来,学习、诵读、创作中华传统诗词的残疾人越来越多,湧现出一批很有才华的残疾诗人,特别在脱贫攻坚、应对新冠疫情时,许多残疾诗人主动拿起手中的笔,讚美奉献自强、歌颂英雄、记录历史、书写时代,创作大量生动感人的诗词力作,为脱贫攻坚和应对新冠疫情做出独特的贡献。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致辞中希望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组织和动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投入中华诗词事业,多多益善地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园地,对他们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成立於1987年的中华诗词学会,被视为中国诗词界的国家队。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5例 其中本土病例5例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浙江8例,上海6例,广东4例,湖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例(辽宁3例,安徽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5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5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585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9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91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94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87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1601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50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3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47例(境外输入33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355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24例(出院11525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0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1682例(出院1116例,死亡12例)。

辽宁就营口市鲅鱼圈区疫情问责多人

  5月16日,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营口市鲅鱼圈区新冠肺炎疫情问责情况的通报:

  营口市鲅鱼圈区近日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经有关部门和卫健执法机构调查,查明存在首诊责任不落实、监管履职不力等问题。有关问责情况通报如下:

  1.给予鲅鱼圈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孟鑫诫勉谈话;给予李红阳政务记过处分,免去其鲅鱼圈区政府副区长职务;给予鲅鱼圈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英超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鲅鱼圈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孙立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孙兆权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鲅鱼圈区卫生健康局医政科科长职务;给予戚忠利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鲅鱼圈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中心主任职务;给予鲅鱼圈区熊岳镇副镇长毛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给予营口市政府副市长金莉诫勉谈话;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成城诫勉谈话;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杰政务警告处分;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主任汤晓慧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委医政管理科科长李艳丽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管科科长田莹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营口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副主任宋福强党内警告处分。

  3.给予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良伟诫勉谈话。

  此外,对其他相关责任人也都做了相应问责处理。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已对李波诊所予以关停,吊销李波执业证书。

在超2000米水深中下钻231米 海牛Ⅱ号刷新世界纪录

  在超2000米水深中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纪录

  深海钻探,“海牛Ⅱ号”真牛(科技视点)

  深海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研究它们,需要通过水下钻探获取样本。在各种取样方式中,海底钻机以其钻探成本低、效率高、样品扰动小、易操作等优势,成为备受青睐的高技术装备。

  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超2000米深水中,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深海海底钻机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看似笨重,实则身手不凡

  钻探到200米以下,意味着我国理论上具备海洋资源全覆盖的勘探能力

  “海牛Ⅱ号”由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领衔研发。万步炎介绍,“海牛Ⅱ号”由海底钻机本体、海底原位探测仪、移动式海底钻机配套收放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钻机本体外观上是一个橙黄色、八边形的钢质构造,高7.6米,‘腰围’10米,体重12吨,是目前我国水中最重的地质勘探科考装备。”

  看似笨重的“海牛Ⅱ号”,在海底干起活来却很灵活。它的“武器”是身上的78根钻杆,每根3米长,像左轮手枪的子弹一样排列在圆盘之上。操作时,通过圆盘旋转,机械手取杆上膛,把钻杆一根根钻进岩层。

  钻头相当于“海牛Ⅱ号”的犄角,由金刚石和硬质合金等材料制成。科研人员设计了不同种类的钻头,有的针对硬岩地层,有的适用于沉积岩软岩地层。

  “海牛Ⅱ号”是在4月7日刷新的世界纪录。万步炎告诉记者,当天,经过约两个半小时下潜后,“海牛Ⅱ号”抵达水深2060米的海底。完成姿态调整后,“海牛Ⅱ号”随即开展目标层保压取芯钻探作业。约15小时后,钻进孔深达到海底地下231米。

  除了钻得深,“海牛Ⅱ号”还有一项独门绝技——保压取芯。这是勘探可燃冰等某些海底矿产的关键。万步炎介绍,在海水压力下,可燃冰呈“冰”状,它一旦离开其适宜的海水深度,就会因压力减小而变成气体挥发。因而,普通深海钻机无法取样可燃冰,只有在保持海底地层相等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做到。

  此前,全球海底钻机的最大钻孔深度设计能力为200米,而实际保压取芯作业最深只到达135米,“海牛Ⅱ号”则大大刷新了这一纪录。

  通过钻探取样分析,可以了解矿藏储量、品位和埋藏形态,为今后开采勾勒出一幅“藏宝图”。“钻得越深,能勘探的资源就越多。”万步炎说,当前人类发现的、具有商业开采潜力的海洋矿产资源,基本上在海底200米以内。钻探到200米以下,意味着我国在理论上具备了海洋资源全覆盖的勘探能力。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资源归全人类共有,资源开采权一般遵循谁勘探、谁优先的规则。业内专家表示,“海牛Ⅱ号”是我国深海钻探的一把 “利剑”,它的出鞘,使我国在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和开发上多了一分技术优势。

  攻克多个技术难题

  所有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已取得125项专利

  深海压力大、温度低,“海牛Ⅱ号”要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实现钻机收放、姿态调整、耐压密封、钻杆及芯管接卸、自动测控等一系列操作,技术难度非常大。

  据万步炎介绍,“海牛Ⅱ号”主要攻克了全程保压绳索取芯、钻管存储与钻杆快速接卸、智能化与专家操作系统、海底钻机安全可靠下放和回收等技术难题。

  钻探过程中,某一段实现保压取芯并不难,难的是全程保压。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连续多年攻关,通过大孔深遥控全孔全程保压绳索取芯,采用了独创的岩芯管全长直接密封保压取芯原理、技术与工艺,最终实现了海底钻机小口径大孔深高效、高可靠全孔全程保压取芯。

  万步炎说,“海牛Ⅱ号”很“聪明”。科研人员为它量身定制了很多传感器设备。这些传感器,融合了团队多年的海上实地钻探经验。到了海底,钻头会根据地层性状情况,快速自动判断并自适应调整钻进模式与参数,解决了海底钻机与配套取芯工艺对海底复杂地层的适应性难题,从而大幅提高了钻探效率、取芯率和取芯质量。

  得益于自动化、智能化的设计,一个人就可在母船上完成“海牛Ⅱ号”操作。“海牛Ⅱ号”在钻孔取芯的同时,还能干“兼职”:原位探测岩石的电阻率、孔隙率,给孔内周边岩石拍照等。

  在海底钻机收放装置的设计和工艺上,团队解决了因母船摇荡导致海底钻机与收放装置对齐与靠拢困难、易发生冲击碰撞的问题,实现了海底钻机水中自动校正收放方位、垂直翻转过程自动抱紧海底钻机功能,提高海底钻机收放效率和收放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海牛Ⅱ号”所有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已取得125项专利。

  研制“海牛Ⅱ号”,依托的是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课题。针对“海牛Ⅱ号”,任务书有三大目标,即作业水深不少于2000米、钻进深度不低于200米、保压成功率不小于60%。令万步炎高兴的是,本次海试充分验证了“海牛Ⅱ号”的设计性能,并超预期实现了任务目标。

  未来还将不断优化

  挑战万米级水深地质钻探取样,是团队接下来的目标

  “海牛Ⅱ号”并非“横空出世”,而是20多年坚持不懈、持续研发的结果。2000年,万步炎团队开始研发深海海底钻机。3年后,团队做出了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并在海底下钻0.7米,获得首个岩芯样品。

  2010年,这个团队研发的深海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又把海底钻探深度推进到20米。2012年,“海牛Ⅱ号”的前身——“海牛号”研制项目正式启动。2015年,“海牛号”在3000米海水下下钻了60米。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能在水深大于3000米的海底进行60米钻探技术的国家。

  如今,我国多条海洋科考船配备了万步炎团队发明的专利设备,并在深海钻孔1000多个。

  海底钻机的发展,与我国海底资源勘探历程紧密相连。万步炎告诉记者,1999年以前,中国没有能力研制大型深海机电装备,只能从国外租借设备。后来,我国决定自主研发深海钻探设备。万步炎团队迎难而上,接下了这项任务。他们几乎从零起步,不断摸索,奋勇攻关。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海洋技术装备研发。深海海底钻孔技术,对其他深海装备制造技术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研发。万步炎说,10多年前,科考船上基本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如今国产装备达到80%以上,未来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

  万步炎表示,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深海钻探设备性能,提升它的环境适应能力、作业性能和智能化程度。此外,他们还计划推进“海牛Ⅱ号”量产,在海底油气采场和海上风电场建设与工程地质勘查领域推广应用。

  当前,“海牛Ⅱ号”还在海上工作。深度超过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至今没有人类进行海底钻探作业。“挑战万米级水深地质钻探取样,是我们团队接下来的目标。”万步炎说。

安徽新增确诊病例2例 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记者17日从安徽省卫健委获悉,2021年5月16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在六安市),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5月13日至16日24时,安徽省共报告确诊病例7例,其中合肥市2例,六安市5例;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7例(均在六安市),均在医学观察中。

  截至5月16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8例,目前在院治疗7例,累计治愈出院98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人;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治愈出院3例;累计报告医学观察3094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中国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面对面丨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倒逼我们自主创新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就此开启。《面对面》栏目专访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天和核心舱责任总设计师杨宏。

  中国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中国空间站工程在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依次围绕核心舱完成组装建造工作。这样高密度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从未有过。11次任务环环相扣,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在天上验证,并进行分段评估,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建造工作,进而决定“下一步走向”,可谓是“步步惊心”。

  杨宏:这次天和核心舱4月29日发射以后,大家经常说的就是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的时代,但是我想说的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只是我们新的开始,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舱要在轨进行关键技术的多项验证,验证过后还要在轨评估才能进行组装建造,组装建造完成后还要开启十年的长寿命,通过航天员的维修、维护、延寿还要更长的时间,后面任重而道远,这只能说是一个开始。

  运补给、加燃料、收废物 天舟货运飞船功能有多强?

  核心舱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舱段,是整个空间站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空间站的控制功能核心,除此以外,还配置全套生命维持装置和一定规模试验设施,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以及科研所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可以说从居住区、工作区到科研区一应俱全。

  核心舱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后,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发射天舟货运飞船。

  杨宏:天舟二号运上来的是航天员生活补给,我们的维修备件还有科学实验设备,运送上来的货物进到里面以后,由航天员安装到位或者做科学实验。

  天舟货运飞船对接上来以后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空间站补加燃料,带着推进剂带着燃料对上以后就像空中加油一样,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接上以后管路就自动连通了,源源不断地给空间站进行燃料补给才能使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

  空间站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存放到货运飞船当中去。当货运飞船的任务和使命完成后要脱离空间站的时候并不返回地面,而是带着空间站的垃圾返回到预定的海域,进入大气层当中烧毁。

  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把粮草供给和燃料运达空间站后,接下来要发射的,是载人的神舟十二号飞船。据了解,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在轨驻留3个月。

  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倒逼我们自主创新”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921工程。工程确定了三步走战略,而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战略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在这一年,29岁,刚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的杨宏被调入中国载人飞船总体室从事飞船研制工作。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距离地球400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于2010年开始全面使用。这是一项国际太空合作的计划,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主导建设,曾经有19国的宇航员乘坐美俄两国的飞船造访过国际空间站。但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 冻结了中美官方航天合作,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杨宏:其实就是说国外的长期封锁反倒倒逼了我们的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甚至说我们想跟着别人后面跑人家也不带我们玩儿,所以必须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立足于我们中国的力量来自主进行研发。

  往大了说,我们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举一国之力,也就发挥我们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小了说,我们航天的一整套的体系可以指导我们航天系统内外乃至全国各个领域齐心协力,按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范,来完成我们空间站的这个工程任务。

  空间站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布局 避免“卡脖子”

  2006年,天宫一号正式立项,其目标是在太空建立中国的第一个太空实验室,杨宏担任天宫一号的总设计师。

  2011年,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杨宏开始担任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如何实现从“空间实验室”到“载人空间站”的迭代和升级,成为杨宏和他的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

  杨宏:空间站设计之初我们就做好了受国外封锁或者“卡脖子”这样一个准备,比如像元器件、原材料,我们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做了布局,去规避一些技术上的风险。比如我们空间站要有高速的科学实验数据要传输,那就要用到高端的宇航级的高速处理的芯片,那这些芯片我们就提前布局,立足于我国的力量自主研发,等我们提前布局研发出来以后,我们就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

  记者:这种宇航级别的高传输功能的芯片如果要想买的话,买得来吗?

  杨宏:应该说我们是买不来的,所以开始抱定了我们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干。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行业,再到一个企业,还是到一个个人,都应该靠实力来说话,只有有了实力才会有话语权

  中国空间站不如国际空间站重 如何理解?

  未来建设完成的中国空间站的总重要比现在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轻,在拿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做比较时,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一重量上的不同。

  杨宏:从规模上来讲,我们不如国际空间站。但是我们不跟国际空间站比规模、比效益,我们发展空间站的目的是支持大规模的开展空间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比如在重量占比上来讲,我们科学实验所用到的设备重量比起整站重量的占比,我们相对来讲是比较优的。那么我们在供电整个发电功率当中,用于科学实验的供电支持也相对是比较高的。与国际空间站相比,我们中国空间站是处于后发。很多技术在发展,所以我们的建造周期是可以大大压缩,吸取之前国外空间站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我们组装、建造和运营的成本,最大程度去支持科学实验。

  中国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设计寿命10年。在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为全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服务。

  原标题: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安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2021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部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带领工作组赴安徽指导六安市和合肥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

  工作组先后调研了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管控社区等地,指导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社区防控、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等工作。

  孙阳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把“快”和“严”贯穿到防控的各项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科学精准、坚决果断,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处置好疫情,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