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 建设要点

  授权立法管理权限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及时依法授权或委托海南人民政府行使相关管理职权,授权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法规。

  跨境贸易内外一致

  •确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贸易监管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跨境服务贸易,按照内外一致的原则管理。

  市场准入承诺即入

  •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强化产权保护,适用专门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推行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

  简税制零关税低税率

  •按照简税制、零关税、低税率的原则,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时、封关后简化税制的要求,免征关税的情形、货物在内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之间进出的税收安排。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

  •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一票否决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资料来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天问”总设计师:中国将探太阳系边界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北京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21日在国新办对中外记者透露,后续中国还会对小天体(太阳系内的小行星)进行探测,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并对木星以及太阳系边界进行探测。“这些任务,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遥远,可能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就能够听到任务成功的消息。”

  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孙泽洲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航天人。“我们研究院所研制第一个100颗航天器用了42年的时间,第二个100颗航天器用了6年的时间,第三个100颗航天器用了3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中国航天发展的速度和发展规模。”孙泽洲从个人经历也谈及,在他参加工作之初,中国一年能够发射的或者在研的航天器只有个位数,到如今一年发射的航天器有几十个。现在不仅是数量上,中国航天科技水平的发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有些方面世界领先。

  据孙泽洲介绍,深空探测每次任务探测的目标可能有不同,有月球、有火星以及其他天体,探测的形式也有不同,有环绕、着陆、巡视,甚至采样返回。未来,中国航天事业会加快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对于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发展的步伐。具体来说,后续会对小天体等进行探测,还会实施火星采样返回,目前,人类的航天器还没有实现对火星的采样返回。再有,中国还要对木星以及太阳系边界进行探测。

  2月10日,中国“天问一号”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在等待3个月后方才着陆。不同的是,2月19日,美国火星车“毅力号”在抵达火星当天即直接登陆在杰泽罗陨石坑。孙泽洲解释,在轨道设计等约束之外,“天问一号”在环火轨道上用相机来获得着陆区高分辨率的影像,以及像沙尘天气的预探测,用中国的办法来完善对新环境的认知。

深圳增1例确诊 宝安区停堂食

  【大公报讯】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6月21日晚,深圳市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常巨平通报称,在宝安区福永街道下十围村封闭区域,新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此前深圳机场餐厅员工同属于一个社区。目前,已确定密切接触者18人,其中8名家人;次密切接触者94人;环境样本39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自6月14日以来,深圳累计报告4例确诊病例,其中两例为同一社区。21日起,宝安区防控升级,全区暂停堂食,线下教培托管停业,娱乐场所暂停开放。

  6月18日和21日,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围社区在3天内出现两例确诊病例,深圳根据省市专家的意见,把福围社区部分的区域划为中风险地区。据深圳市宝安区委常委、区委区府办主任孟锦锦介绍,自21日晚18时起,宝安区加强社区小区管控,所有外卖、快递、投递等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实行无接触配送;全区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堂食;全区聚集性、密闭空间文体娱乐场所暂停开放;学生儿童托管机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一律停业等措施。

东莞疫情感染源为Delta变异株  

  图:21日,东莞开展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图为核酸采样现场。\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东莞报道:广东20日新增一例确诊,来自东莞,为18日确诊案例的密切接触者。截至目前,东莞已经有2例确诊个案。21日下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巧利通报称,新增确诊个案为就读于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的19岁学生贾某某。其所在校区已实行封闭管理,近2万师生不得离校。据通报,贾某某感染源来自东莞本轮疫情首例确诊李某婷,他们的病毒传染源均属于发现自印度的Delta变异株,与深圳18日确诊者萧某同源,李某婷与萧某为夫妻关系。

  “经省疾控中心对贾某某感染的新冠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贾某某的基因覆盖度为99.13%,与东莞的李某婷及其丈夫萧某某变异位点一致。”张巧利指出,进一步证明了贾某某的感染来源为李某婷及萧某某。

  21日开始,东莞展开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投入现场采样医护人员超过2.3万名。此外,临近深圳、东莞的惠州市大亚湾区,在21日下午宣布从当天晚上七时到23日晚七时开展为期3天的全员核酸检测。

中共与香港3/中央惠港政策 拓宽港商施展舞台

  图:李远发公司的自动化机器生产线。\资料图片

  回归近二十四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香港经济保持旺盛活力,这当中离不开香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拚搏进取,更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护航指引。不少港人在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正是中共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出台了一系列惠港挺港政策,赋予了香港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了个体施展才华的宝贵舞台,七百万香港同胞才得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一起富强的机会。“在共产党领导下,整个社会在稳步前进。”目睹了内地经济发展全过程,港商李远发对他旗下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如今我们正在强起来!”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李远发庆幸自己当年毅然跨过深圳河,有机会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伟大奇迹。从学徒到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主,再到今天的上市公司主席,身份的巨变让李远发深刻体会到,“得益于中央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港商才有了很多发展机会和空间,我们的企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可以说,没有中央的政策,就没有我们港商的今天。”

  转战内地 寻求发展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李远发出生于一个条件并不宽裕的香港普通家庭。为了谋生,李远发很早离开学校去当学徒。在玩具厂里跟着师傅做模具时,李远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学徒经历之后,李远发决定自主创业,并在1976年和朋友每人拿出2万港元,合伙买下一个小车床、小铣床,成立了人生中第一家模具厂,专门从事製锁及服装零部件的模具生产。后来为了提高生产水平,1980年李远发又成立了一家压铸工厂──嘉瑞压铸制品厂,以生产时装配件和电风扇配件为主。

  那是香港制造业的黄金时期,海外订单可谓是蜂拥而至。不断增加的业务,让劳动力资源变得供不应求,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开始制约着香港工业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港商开始转战珠三角,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珠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低很多,而且当时的政策也宽松,地方政府给企业很大力度的支持。”于是,李远发在1986年决定跨过深圳河,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西丽湖边的白芒村,从10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以来料加工形式在内地经营压铸业务。

  增设厂房 进军欧美

  “一年多之后,厂房搬到了龙岗平湖,面积扩大到2400平方米,引进了新设备,将产品打入欧美市场。”此后李远发的业务拓展更是一帆风顺。1998年,工厂面积增至2万平方米;2003年,深圳政府再次增拨土地,提供5万平方米的面积以供企业增设新厂房;2006年,为配合集团业务发展,嘉瑞在惠州大亚湾购买了一块总面积近21万平方米的土地,以建设集团的第三个生产基地;2007年,嘉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跨过深圳河,业务拓展速度大大超出了想像。”回想40多年的创业路,李远发依然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中央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嘉瑞的今天。”李远发说,中央的政策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把控好方向和路径。“在共产党领导下,整个社会在稳步前进。”目睹了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全过程,李远发对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

  风雨同舟 齐头并进

  回顾来路,20多年来,香港在中央的支持和帮助下,战胜不少挫折和磨难,也赢得很多机遇和发展。同时,在中央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当年国门初开、百废待兴之时,香港同胞就满怀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之情,率先投资内地。创办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投资内地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建设内地第一条合资兴建的高速公路,参与内地第一块土地的拍卖等等,不仅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更输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了许多领域的观念更新。可以说,香港同胞屡开历史先河,与内地同胞风雨同舟,齐头并进,在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港商、港资充分利用机会,得到爆发式、跳跃式发展。”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抓住了“先行一步”的优势,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香港在这一进程中经济总量也得到长足发展,发达起来的小厂商不计其数。如今,随着珠三角的崛起,尤其是广深经济实力与香港不相上下,中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这给予香港一个新的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会。从世界大湾区发展经验来看,以内地现代化建设为大后台,以珠三角进入发达经济水平为大腹地,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为大机遇,香港应该在加强与广深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N个第一 中央政策护航

  实施三来一补 开放中外合资

  •1978年,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珠海香洲毛纺厂11月破土动工。曹光彪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赴内地投资兴业的港商

  •1980年,改革开放后内地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央批准正式成立,批文是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

  合建五星宾馆 参与土地改革

  •1983年,由港商霍英东与内地合资兴建的白天鹅宾馆在广州正式开业,成为内地首家五星级宾馆

  •1988年,上海首批试点土地批租,梁振英坚持要求标书必须中英文同时发布,他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相关住房制度改革重要的参与者

  国企香港上市 促港繁荣稳定

  •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国企。用股权方式吸收外资,有利于充分、灵活、便捷地吸引国际资本,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同时进行长期投资,推动国内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为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境外集资最主要国际市场拉开序幕

  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整理

港青南沙创业 “最正确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如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创业就业的首选。“如果没有到南沙创业,也许我会在香港从事一份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也有可能我已经失业了。”香港青年、英才盛世教育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曾祥盛始终认为,到广州南沙扎根创业,是迄今为止作出的最正确选择。

  毕业于暨南大学的90后青年曾祥盛,目睹香港社会遭遇2019年修例风波的巨大冲击,开始把目光转向近年大热的大湾区内地城市,为自己寻找新出路。创业之途比想像中顺畅得多,曾祥盛选择入驻的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当地还专门针对港澳青年创新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办法,并提供就业创业全流程的奖励与补贴。

  借助市场规模 快速拓展业务

  一年时间,曾祥盛着手打造的港澳台侨学生内地升学发展一站式平台,已经积累了约400个港澳台侨家庭客户,付费客户超过六成。

  曾祥盛告诉记者,这一年多的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让港青可以借助内地的政策优待和市场规模,快速拓展业务,“在内地发展让我得到快速突破的机会。”曾祥盛说,目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对港澳青年有很大的倾斜,包括人才政策、住房补贴,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全方位都照顾到了,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纪念,曾祥盛也深深感受到内地民众对于执政党的拥护与爱戴,这让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这一年多在广州生活,发现内地推出的各项政策都非常‘接地气’。”

  曾祥盛满怀信心地表示,“百年前的青年同胞们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而百年后的今天,港澳青年有机会投身大湾区建设事业中,应该更努力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继续奋斗!”

搭上经济快车 事业蒸蒸日上

  图:香港大学师生团到访叶智荣深圳的工作室交流。\受访者供图

  2006年,一份为期3年的合同“砸”到了叶智荣的头上,那是一份通过香港贸发局介绍、来自北京的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设计合同,“三年期限是对方主动提出的,我在香港发展对接国际客户那么多年,也没有机会签到这样的合同。”叶智荣珍惜这样的机会,同样通过这次合作他对内地市场有了更深入了解,为他后来在内地发展埋下了伏笔。

  198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产品设计系,1986年获得奖学金到美国加州Frog Design Inc.实习,毕业后旋即获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总部雇用,香港设计商会主席叶智荣在回到香港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工业设计经验。1990年,叶智荣回到香港,创立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师拚出彩虹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推进,越来越多香港制造业企业转移到内地发展,到内地看产品开发、与厂家对接跟进看工程发展和生产,成为叶智荣生活的一部分。进入新世纪之后,与李宁公司的合作也让叶智荣看到,内地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专业服务的商机越来越多,他对拓展内地业务也更有信心。2008年,叶智荣在深圳福田区深南中路的“设计之都”开设了其在内地的首个公司。

  回望这13年在内地发展的经历,叶智荣觉得自己很幸运,“随着香港产业结构的变化,当年要是没有进入内地发展,自己的业务可能萎缩得很厉害,现在也许已经被迫退休了。”来到深圳,叶智荣说由于自己有机会搭上内地经济起飞的快车,事业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前途和‘钱途’,对港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感谢共产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给予港人发展的机会。”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为香港工商和专业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优惠待遇,拓宽发展空间。近年来,广东在CEPA框架下探索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下一步,广东还将以对接港澳营商环境为牵引,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拓展三地商事规则衔接、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范围。

2架次航班108人检测阳性 埃及赴华多个航班暂停执飞

  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网站消息,6月13日至6月19日,自埃及赴华航班共2架次,分别为6月15日埃及航空开罗-杭州航班、6月18日四川航空开罗-成都航班。埃及航空开罗-广州航班尚在熔断期未执飞。

  参加上述2架次航班闭环人员共计484人,闭环管理期间在“交叉双检测”中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人员共计108人。

  另,由于6月1日埃及航空开罗-杭州航班输入病例较多,该航线6月22日、6月29日航班执行熔断。四川航空开罗-成都航班暂停执飞6月25日、7月9日两架次航班。

31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25例 其中本土2例均在广东

  6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福建7例,广东5例,四川5例,浙江4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43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74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643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06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2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12例(其中重症病例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48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629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507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211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5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65例(境外输入44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602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89例(出院11616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3例(出院51例),台湾地区14080例(出院7534例,死亡5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