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纾困9条”

  1 下调贷款利率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和个人下调贷款利率5%-10%

  2 免征增值税费

  ●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人民币的,免征增值税

  3 减社保负担

  ●阶段性下调全市失业保险浮动费率至明年4月底

  4 减免店舖租金

  ●承租国企和事业单位房产的,对位于中高风险地区及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区域范围内的,给予减免2个月租金

  5 支持会展复甦

  ●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按照10%给予财政补贴,单个展览会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6 稳定企业用工

  7 开设融资平台

  8 鼓励摊贩经营

  9 支持文旅复甦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整理

95%员工接种疫苗 做足防疫迎重开

  【大公报讯】记者李薇、卢静怡广州报道:炎热的夏天,广州的餐饮业却迎来疫情带来的寒冬。拥有着肠粉、虾饺、烧鹅、叉烧包、艇仔粥等美食的广州,餐饮业向来发达。然而,疫情下广州大多数区域都暂停堂食,禁止夜宵,禁止聚餐,目前仅有天河、黄埔、花都等区域有限度开放堂食。原本百花齐放的广州餐饮业共同迎来艰难时期,租金、人工等巨大压力又压在餐饮老板们肩上。“纾困9条”出台,让餐饮老板看到了曙光。

  “广州疫情看似快过去了,对餐饮业来说,疫情的影响并没有结束。”连锁港资粤菜馆皇室宴会创始人、港商刘东明叹了口气。

  “做餐饮的,消费者信心很重要。如果消费者害怕,开了门也是没有生意的。”刘东明说。

  尽管如此,刘东明还是计划于7月将广州2家店和佛山的2家店重新营业,但营业后生意需要多久才能恢复疫情前的状态,他也说不准。“当然,你要说疫情会不会对广东的餐饮产生长远影响,我觉得是不会的,等疫情彻底过去,一定会回复原状。”

  虽然疫后生意尚是未知数,但刘东明会做好一切防疫准备来迎接店门重开。

  “在营业以后,我们会按照政府要求,整个店面只有1个出入口,进入的食客需要出示健康码,以及扫描行程码。”刘东明认为,这有助于后续追查。“我们95%的员工已经打过第一针疫苗,30%左右打过第二针,务求保证安全。”

横琴240项业务 港澳企可线上办理

  【大公报讯】记者方俊明珠海报道:港澳企业可网上便捷办理横琴自贸区跨境政务服务。大公报记者23日从珠海横琴新区科技创新和商务局获悉,粤港澳大湾区“粤澳(横琴)特色服务专区”正式上线,旨在便利澳门、香港企业及居民在横琴享用与内地居民相同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及方便其在港澳办公、生活。同时,该平台实现港澳身份在横琴信息互认,为港澳企业提供240项线上业务跨境通办。

  珠海横琴新区科技创新和商务局负责人表示,港澳企业及居民可直接通过横琴政务服务网点击导航栏上的“粤澳特色服务”,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粤澳(横琴)特色服务专区”办理业务。该服务专区共设6个分类主题,包括入境横琴新区需要用到的证件及服务指南、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政务服务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友情链接。

  “横琴新区跨境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政务跨境区块链应用,实现港澳身份在横琴信息互认及横琴、澳门两地跨境数据安全互通,为港澳企业提供商事登记、澳门机动车出入横琴申请等240项线上业务跨境通办,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上述负责人表示。

深圳高灵敏冷链核检 严防变异毒株

  图:深圳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内,员工在进行采样检测。\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近期,针对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和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问题,深圳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驻场实验室引进上海复星最新研发的三靶标高灵敏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可同时检测ORF1ab、N和E基因,各靶标结果相互验证,结合高灵敏度,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低病毒载量及发生点突变病毒株样本的漏检和覆查几率。同时,其引物探针与国际上英国B.1.1.7、南非B.1.351、巴西P.1、印度B.1.617等最新变异株携带的突变位点的核对,结果证实不会出现脱靶和漏检情况。

  据了解,深圳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冻品实施统一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和抽样核酸检测,2020年8月18日至2021年6月22日,抽检97314批,完成抽样核酸检测样本573985份,排除疑似阳性冻品860批,检出阳性冻品样本90份,拦截18623件、260.1吨阳性冻品,上报海关总署熔断2家进口冻品生产企业申报资格4周,有效阻断疫情通过进口冷链传播的途径。

  Delta病毒无接触14秒传播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陆续在广州、深圳、东莞引发本土疫情。近日,广州警方在追溯过程中发现,第三代与第四代接触者仅用14秒就完成病毒传播。根据警方21日公布的监控画面显示,第三代感染者黄某与鲁某(第四代感染者)在用餐时,两人分别进入卫生间,双方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穗建国际人才港 设院士站奖亿元

  图:广州开发区推出人才工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敖敏辉广州报道:近日,广州开发区出台《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干措施(试行)》(简称“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面向世界大力吸纳知识型人才和国际创新人才。为破解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新政创新性实施“揭榜挂帅”,对重点攻关项目补助其总投入的30%,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对于在广州开发区新设立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并建设重大科技平台的,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

  院士建第三代半导体中心

  “这项措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来黄埔创业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目前我们在郝跃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未来也有建设院士工作站的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副院长马博表示。

  新举措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对成功攻克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按该项目总投入的30%给予补助,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最高可达1000万元。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征集攻关需求,组织开展联合重点科技攻关,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还创新推出“伯乐计划”,提出设立人才工作站,鼓励企业在重点人才集聚地区设立人才工作站引进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入选各级重大人才计划的,按每引进1人给予最高30万元“伯乐奖”。

  另外,“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针对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不同需求,创新提出给予人才及其配偶父母商业医疗保险补贴、重点项目带头人免费高端体检等措施。

听赵小津讲航天人的故事

  钱学森

  “我们五院的首任院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勳钱学森在几经周折,踏上回国旅程的那一刻,就立下誓言:‘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回国后,面对中国人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的问题,钱老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干,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他对新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把毕生所学都献给了深爱的这个国家。”

  戚发轫

  “戚发轫院士,是我们五院的第八任院长。他是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之一,干了一辈子航天。1992年,就在59岁马上退休,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国家把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和总指挥的两副重担交给了他。可以说这是一件压力巨大的事情,因为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万一失败,将是巨大的遗憾和压力。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退缩,毅然挑起重任,带领研制团队踏上飞天之路。听说这次要去香港,88岁的戚院士主动提出参加,他说希望多跟香港学生交流,向香港青年学子们讲述真正的中国航天,为两地航天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杨宏

  “杨宏是五院现任空间站係统总设计师。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当时流行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大批科技人员下海经商、跳槽到外资企业。当年,面对‘猎头’公司的高薪诱惑,杨宏坚定地回应,‘我要留下来给国家做点事’,他放弃了很多去民营、外企工作的机会,一心留下奉献航天。”

与象同行/象动我先行 象停我不休

  图:6月6日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群。\新华社

  6月19日,在花费15个月时间向北跋涉了500多公里后,云南境内15头北移亚洲象或将踏上归程。在牠们身边,人类组成的监测团队24小时全天候跟踪守护,出动“无人机”天眼追踪,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象人”。这些天来,为确保人象和谐共处,“象动我先行,象停我不休”,成为这群“追象人”的绝佳写照。\大公报记者 谭旻煦

  6月19日,杨翔宇在一线监测的第24天。

  这次的任务,与他们之前扑山火、执勤、灾害救援等有着很大的不同。杨翔宇说,以前监测山火,火势的走向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这次完全不一样,象群怎么移动?往哪里移动?什么时候移动?都没法知道,也没法预判,只能跟着牠们,加上云南山多林密,大象又多在林子里活动,无人机想找到牠们,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哪头像最调皮 如数家珍

  “哇,第一次见大象,大家都很兴奋。”杨翔宇说,这么多天下来,大家虽然都很疲惫,但监测大象的工作热情一点没减少。甚至于慢慢地,大家对象群都有了感情,“哪头像最调皮,哪头像最喜欢吃,哪头像最爱睡觉……队员们几乎都能说出各头像的特点了”,不过大家还是希望大象们能尽快到达适合牠们的栖息地,这样人象才能平平安安。

  杨翔宇是此次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队长,他介绍,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24小时全时间段用无人机监测象群活动,二是地图标绘工作,三是统筹协调所有的无人机使用情况。

  目前,人员已经由最初的10人,增加到了22人,每天分为5个组,投入8架无人机以及夜视仪、卫星电话、无线电等设备,对象群进行不间断24小时跟踪监测。

  现在他们使用的无人机以中小型机为主,也有大型机,平均来说一天要飞行16到17小时,一块电池大概能使用30-50分钟,“一台无人机我们会配备约6组电池,一天差不多要换20次电池。”杨翔宇说,为了保证电量供应,他们一般会选择有电源的地方进行无人机操作,比如当地村民家,这样随时可以充电,而当地村民对他们的工作也非常支持,不仅提供充电的地方,还会经常主动来问他们想吃什么,给他们做。

   狭路相逢 30米外相互对视

  杨翔宇说,跟着大象的行踪移动,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路途中遇到了象群,“当时,我们离大象最多就只有30米,在车里的我们都被吓到了,赶紧关了车灯,祈祷大象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当晚的经历,大家还历历在目,“因为是夜间,30米外的象群轻易就发现了我们,不过大象比我们淡定得多,都没怎么看我们,迈着均匀的步伐、甩着鼻子、摇着尾巴就朝着牠们想去的地方走远了。”

  “5月27日我们按照任务前往玉溪峨山,开始想着就是一次应急任务,不过现在,大家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各项准备。”杨翔宇说。

  5组接力 每天只睡3-4小时

  大象一般是白天休息,晚间活动,“我们的作息时间都是跟着大象的,不过在大象休息的时候,我们还不能停下,还有继续观察、整理数据等工作需要做,队员们每天睡觉差不多就是三四个小时”,杨翔宇说。

  “如果大象回家了,你最想做什么呢?”大公报记者问。

  “回家陪家人,看看2岁的孩子,然后,要好好跟朋友们侃侃这次追象的经历,有趣的事情可多了。”杨翔宇笑着答到。

  5月底的那些天,大象走得快,“追象人”随时跟着大象转场;6月初,雨水不断,监测难度加大,“追象人”启动人工+车辆模式持续跟踪;快一个月过去了,象群自如的继续着牠们的旅行,“追象人”做好了长期守望的准备。

拍下象宝宝睡姿 万千宠爱在一身

  图:象群集体睡觉的萌照深受大众喜爱。\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一张象群集体睡觉的萌照被大家广泛转发,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无人机飞行A组组长张雄,给大公报记者讲述了拍到这张照片的过程。

  “6月7日上午,我在一个老乡家的监测点,正准备做大象的定位和点数,然后交接给下一班的监测人员,数着数着我发现了正在睡觉的象群,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象群躺平睡觉,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好萌好可爱。”张雄表示。

  张雄赶紧进行了视频和照片的拍摄,再仔细看,他发现最小的象宝宝被围在了最中间,紧紧地挨着象妈妈,一时间各种母亲和孩子相依偎的温馨画面,一幕幕在他脑海里闪过。

  “在视频里,小象还不时地蹭身边的象妈妈,就像在撒娇一样;小象醒过来,还试图爬出包围,可是其他象紧紧地围着牠,就像怕牠独自跑出去受伤了,跑丢了一样,整个画面真的超有爱。”张雄说。

  张雄平时就喜欢摄影和玩无人机,但拍野生动物还是第一次,“这一次拍到这些画面,让我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之处,了解了不少关于大象的东西,等任务结束了,很想好好跟家人和朋友分享分享。”

“这不起眼的象粪 可是宝”

  图:专家在大象走过的路边拾象粪做研究。\受访者供图

  大象走过的地方,总会有一行人顺着脚印前行、探索、观察,不时地就会有人蹲下去,往手里的袋子里装东西,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大象的粪便,“这不起眼的象粪,可是宝”,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说,通过收集象粪样本,可以监测和研究大象们的状况。

  沈庆仲说,“大象食量很大,粪量也很大。一头大象每天要拉几次不等的粪便。因为大象消化能力比较弱,每天有许多半消化食物被大象排出体外,粪便里富含植物纤维、种子以及各种有机营养成分。我们每隔几天会采集一次大象粪便,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粪便判断象群的身体是否健康,二是查看象群的食物构成,三是通过粪便的化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象群之间的遗传关系。”

  据介绍,在2019年12月成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内,专家通过采集此次北迁亚洲象群的粪便,正在做宏基因组测序和微生物培养研究,为野生象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拿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沈庆仲对遇到的每堆粪便都认真查看:“你看这头像昨天吃了很多粗纤维,甚至有可能吃了树皮。大象的粪便本来不臭,但最近它们吃的玉米比较多,所以有点臭。”

  沈庆中介绍,从粪便的外观初步判断:象群虽然经过了长途跋涉,但身体还是很健康。“这一路大象很不容易,跨越不同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牠们强大的适应能力为我们对亚洲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追象神器

无人机

•监测小组使用的无人机,搭载红外双光30倍变焦镜头,续航时间长、搜索范围广,让指战员能在400米的高空,看到林子里是否有大象。

红外夜视仪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大象的红外辐射探测等手段,将大象的温度分布凸显转换成可视图像。

公开集群对讲机

•不会受到对讲距离的限制,并且可达到多人同时对话的效果。监测人员可即时向中心汇报北移象群的情况等。

亚洲象预警平台APP

•专门为西双版纳用户准备的亚洲象群预警工具,随时监测西双版纳的大象分布情况。

天通卫星电话

•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影响,也不受任何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很好解决了偏远地区条件下指挥中心与远端监测人员进行通信的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