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储备九万职位 供教培人员再就业

  图:北京筛选优质岗位信息,推动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北京报道: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晓播8月17日介绍,通过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社保参保缴费人员数据摸底,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北京将联合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推动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

  陆晓播称,在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发展中,确实相当一部分员工面临转岗的问题。北京市人社局经过分析,这些员工的特点是普遍年轻、学历高、有发展潜力,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人社局对于这些员工的转岗问题非常重视,针对性地做了岗位的储备,通过对相关岗位梳理分析,明确了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岗位的储备工作。当前,北京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有针对性储备上述岗位1.03万个,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仅前程无忧一家就储备上述岗位8万馀个。

  “目前来看,人力资源市场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是充足的,能够满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才转岗的需求。”陆晓播透露,北京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持续3个月至半年的“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8月18日,第一场专场招聘会就将正式上线。

神12航天员择机第二次出舱

  图: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航天员刘伯明出舱场面。\新华社

  【大公报讯】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二次出舱活动。

  自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已满2个月。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管理、大机械臂操作等工作;开展了首次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试验,以及多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核心舱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第二次出舱活动条件。

“祝融号”完成探测任务 继续前行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国家航天局介绍,在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火星车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规划,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式运行。导航地形相机获取沿途地形地貌数据,支持火星车路径规划和探测目标选择,并用于开展形貌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次表层探测雷达获取地表以下分层结构数据,用于浅表层结构分析,探寻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冰;气象测量仪获取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用于开展大气物理特征的研究;表面磁场探测仪获取局部磁场数据,与环绕器磁强计配合,探索火星磁场演变过程;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获取特定岩石、土壤等典型目标的光谱数据,用于元素和矿物组成等分析研究。

  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等7台科学载荷获取的数据已经完成相关处理和质量验证工作,形成标准的数据产品。

焦点追踪/网游上瘾 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

  图:虽然网吧禁止未成年人上网,但仍有未成年人在网吧打游戏。/网络图片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令很多家长头疼不已,游戏企业虽然提供了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但不少学生通过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等方法,绕过了系统检测。有家长在孩子手机上装远程控制软件,被孩子找人直接破解了。“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家长的语气里有气愤,也流露着无奈。/大公报记者 俞 昼

  “为了控制儿子玩手机的时间,家里除了厕所我都安装了摄像头,还在他的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远程控制软件,但没过三天就被他网上找了个黄牛破解了。”谈及儿子吉吉与自己“斗智鬥勇”的过程,母亲李娜都是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样子。吉吉今年11岁,在杭州某民办小学就读五年级。这样的“切磋”,两人已经斗了三年。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0年达到1.83亿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放假 手游作伴

  “平时学习累死了,放假还不让我放松放松!”一进入暑假,回到爷爷奶奶老家的初二学生杨小龙就开启了“放飞自我”的模式。日上三竿,他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隔壁的奶茶店“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晚上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爷爷奶奶才不管我呢,他们只要我在家不出去惹事就好。”

  “一开始我才不想去呢,小县城连个好点儿的奶茶店都没有,太土了。”让杨小龙改变主意的,是父母为了“弥补”欠缺的陪伴,送了他一台平板电脑。

  “在家我就用手机开热点,虽然网速慢了一点,但打打防御还是没问题的。”杨小龙扬了扬手里的iPad,颇为骄傲地说,一个半月以来,他已经从“黄金”练到了“钻石”,是小伙伴里升得最快的。

  合格账号 电商有售

  8月3日,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将网络游戏称为新型“毒品”,并直接点名批评了“王者荣耀”。一天后,“王者荣耀”发布健康系统升级公告──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2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小时。

  “真心想玩还是可以想办法的。”杨小龙告诉记者,他的同学里,有借用成年的亲戚账号玩的,也有直接上网买号的。记者打开某电商平台发现,虽然店舖标明了“不接受未成年人业务”,但卖家并不会询问年龄。

  虽然不少头部游戏企业强化了实名认证与防沉迷系统,但未成年人如果租用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监管难度便直线上升。“所以,我们认为要戒掉孩子的网络游戏瘾头,主要得靠老师和家长的疏导。”杨小龙的班主任方老师曾向家长们多次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有一位孩子在宿舍里偷偷拿手机玩游戏,被宿管发现后告诉我,我就通知了他的家长,结果家长说在外地做生意,过不来。孩子知道后,眼圈儿都红了,问了我两遍,爸爸是不是真的不会来。”方老师叹了口气,说,“其实孩子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关心,或许他们沉迷游戏,也是希望家长哪怕能骂一骂自己,也比不管强。”

专家支招/未成年人如何摆脱网游?

  家长应多陪伴孩子

  •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公共场所应提供更多设施

  •公共场合应修建更多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户外场地,组织形态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把未成年人从虚拟空间吸引到现实空间里来。

  企业应担起社会责任

  •游戏领域的大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杜绝未成年人“绕”过限制沉迷游戏的情况发生。

  社会正确引导

  •社会良性引导,综合衡量其利弊,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淨化网络环境和培育正向文化,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

双职家庭 用手机“管”孩子

  图:在国学课堂的“开笔礼”上,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手机拍照。/网络图片

   在线问答社区“知乎”中,有一则提问“如何看待中小学生暑期沉迷网络的调查?”在下面的回答中,网友“金陵小老头”的答案获得了424个赞,是所有回答里获赞数最多的。“金陵小老头”晒出了孩子的暑期培训班价格表,其中10课时的篮球报价4680元,22课时的美式榄球报价11800元,他总结道“玩其他的太贵了”。

  “但凡孩子有点儿兴趣的暑期班,至少几千元,如果报上几个班,一个假期没两万元下不来,工薪阶层实在是受不了。但如果不报班,让他们自己在外面随便跑,家长又怕不安全,所以只能用手机把孩子‘困’在家里。”在“金陵小老头”的回答下,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暑假故事,有在家门口玩蚂蚁的,也有在邻居家扮过家家的。

  “这样想想,其实现在的孩子挺可怜的,都是独生子女,没什么朋友,现代化的小区也不像原来的街坊邻居那样知根知底,孩子挂串钥匙就敢往外放。”有网友将如今的手机与小时候的电视类比,回忆起“父母回家前赶紧关掉电视扇风降温”的故事。“可以玩的事情越来越少,也怪不得孩子被手机吸引。”

  吉吉的母亲李娜也赞同这种说法,她坦言,虽然吉吉为了能多玩一会儿游戏,会跟她讨价还价,甚至在厕所里蹲一小时就为了把手里的比赛打完,但如果周末他爸愿意陪他去周边打真人CS,孩子完全可以心甘情愿地把手机交出,“看都不看一眼”。“这说明,对孩子而言,手机只是比作业有趣,但还有更多比手机有趣的事,只是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孩子依赖“电子保姆” 家长悔不当初

  图:学生们在“文明上网”的活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作出承诺。/网络图片

  “我妈不让我玩手机,但自己却一直在刷抖音。”面对母亲“好好看书”的要求,小凡颇有些不情愿。她告诉记者,自己很羨慕同学恩禾的家庭氛围,因为恩禾的父母甚至祖父母每天都会陪她读书,大家还会就书里的内容谈论自己的看法。“所以班里阅读课讲《小王子》的时候,恩禾的读后感是最有深度的,还被老师当众念出来让大家学习。”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部分家长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较为初级,在引导和监督孩子方面存在障碍。此外,家长自身对于互联网也存在依赖心理,很难为未成年人作出良好的榜样,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的家长大有人在。

  “我们最早给孩子看手机是在她三岁出门旅行的时候,为了让她在酒店里乖乖吃饭,别吵着隔壁桌的游客,我就打开手机,给她看《冰雪奇缘》,结果那顿饭是三年来她吃得最好最安静的。”瑾瑜妈妈坦言,自那之后,每当她想让瑾瑜安静一会儿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这一招屡试不爽,直至孩子渐渐沉迷于看手机,不给她看就会哭闹。“后悔都来不及了。”

暑假眼科旺场 小学生追剧变四眼仔

  图:由于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下降。图为医生为小孩子检查视力。/网络图片

  “为了应对眼科暑期就诊高峰,减少患者门诊等候时间,眼科中心开设暑期早门诊,时间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中午不停诊,请互相转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在省内颇具知名度,每年暑假这里都跟打仗似的,挤满了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经过一个暑期电子产品的“陪伴”,不少孩子的近视度数都是有增无减。

  “每年暑假都是‘眼科变儿科’的时间,从早到晚诊室里全是孩子。”在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看来,暑假期间,孩子们网课增多了,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了,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也明显增加,这些都是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我看到过一个7岁的孩子,因为用iPad追了一个暑假的《名侦探柯南》,近视150度,配了眼镜才回去的。”

  近年来,线上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很好地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已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重要用途之一。“完全杜绝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了,因此我们更加要强调科学用眼,合理的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6例本土确诊 均在江苏

  8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云南8例,上海5例,天津3例,北京2例,福建2例,湖北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江苏);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5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53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79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21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87例(其中重症病例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97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50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5330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15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境外输入1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00例(境外输入40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98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39例(出院11753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9例),台湾地区15880例(出院13195例,死亡8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