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亿出游人次超疫前水平!熟悉的“五一”回来了

  5天的“五一”假期一晃而过,伴随着“人从众”再现,熟悉的“五一”回来了。

图为武汉黄鹤楼景区迎来众多游客 张畅 摄

  2.3亿人次出游,超疫前水平!

  正如节前所预计的那样,这个“五一”假期果然迎来了补偿式出游。

  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

  这意味着“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已经超过了疫前同期水平。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共约1.2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约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0%,全国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约4800万人次。

  景区里人山人海,高速路上大排长龙,#八达岭长城景区发布游客流量预警##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西安兵马俑只见人头不见俑#等话题冲上热搜,国人出游的热情可见一斑,这让大家感慨:那个熟悉的“五一”回来了!

图为游客在三亚国际免税城选购化妆品。 骆云飞 摄

  “五一”假期花了1132.3亿元

  出门玩,花钱可少不了。

  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4口之家亲子游花费约2万、海南离岛免税两天卖出2.94亿元……汹涌的出游人潮,强悍的购买力,让旅游行业喜笑颜开。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订单量创出新高。其中,携程“五一”黄金周总订单量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超过30%。去哪儿数据显示,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3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4成,人均花销达到1713元。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等城市游客出游热度最高,其中成都游客机票、酒店人均花销达到2600元,成为人均花销最多城市,北京、深圳游客分别以2448元、2442元排在二、三位。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尽管对今年“五一”期间的火爆早有预期,能够打破单日预订记录仍然让整个旅游业为之振奋,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已呈现出良好态势。这说明国民的出游消费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疫情得到控制进一步激发,这也为整个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

图为游客在黄鹤楼游玩。 张畅 摄

  00后出游增长达2.5倍

  这个“五一”假期,“Z世代”崛起,年轻群体尤其是00后的出游非常火爆。

  据去哪儿数据显示,在今年“五一”出游的人群当中,90后占比超过50%,成为绝对的主力,其中95后占比达到23%。不仅如此,与2019年同期相比, 95-00年出生人群的出游增速达到1.85倍,00后增速达到2.5倍。00后成为出游增速最快、活力最高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天津、重庆、济南、青岛、长沙等目的地城市00后的预订占比首次超过70后,成为第三大出游人群。

  兰翔表示,从今年“五一”假期来看,20-25岁一代已经全面崛起。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中,95后、00后在推动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将推动整个旅游业向多元化、个性化进一步发展。

5月3日,游客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海边游玩。 陈文武 摄

  看重品质出行成趋势

  “五一”假期,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

  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杭州、青岛、长沙等地的高等级度假民宿入住率较高,部分订单甚至排到了6月末。

  数据显示,在携程“五一”酒店订单中,高星酒店占比近四成,滨海度假酒店、市郊度假酒店以及主题乐园酒店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5月1日,“五一”节假的第一天, 重庆涪陵红酒小镇景区内的游客乘坐体验游乐设施。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旅游下沉趋势明显

  疫情常态化下,游客主动错峰出行,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更多游客目的地。

  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山水田野间感受清静和悠闲,体验乡村慢生活,登山、赏花、采摘、烧烤、垂钓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受到欢迎。

  小镇青年、农村居民也越来越多参与旅游出行。文化和旅游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乡村地区居民出游率达14.3%,农民参与旅游的比例越来越高。

  中西部地区气候适宜,踏青、自然风光欣赏、美食和网红打卡吸引众多游客到访,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图为夜间的重庆洪崖洞。 韩璐 摄

  红色旅游和夜间旅游热度高

  文化和旅游部表示,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红色主题游备受欢迎。今年劳动节连着青年节,更多的年轻人参加红色旅游,新时代的红色旅游呈年轻化趋势,红色旅游+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新线路、新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携程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关键词在“五一”期间环比4月同期提升约7倍。对比2019年同期,红色旅游景区订单量实现约375%的增长,圆明园、中山陵景区、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狼牙山为热门红色旅游景区。

  夜间旅游也颇受青睐。夜间灯光、展演等技术的成熟为游客夜间旅游提供更多可能,夜间消费成新常态。消费者愿意在夜晚去探索城市的街道、景观,发现城市的另一面,也愿意去弄堂、巷子中寻找“深夜食堂”。

  武汉市“劳动最光荣”主题灯光秀、《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夜游项目深受追捧。浙江杭州临安推出大型沉浸式主题夜游项目“狐妖小红娘”,开启动漫+科技+夜游的古镇全新体验模式。

  这个“五一”假期你出去玩了吗?花了多少钱?

中方: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消息,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的声明。

  声明指出,近期,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某些人士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推出系列干扰破坏两国正常交流合作的举措。基于澳联邦政府当前对中澳合作所持态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即日起,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

原标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的声明

欧盟将科兴疫苗纳入审核范围 或有望在欧上市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宣布,已开始对中国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新冠疫苗(简称“科兴疫苗”)进行审查,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资料图:科兴疫苗。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据报道,欧洲药品管理局表示,其决定开始审查,是基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些研究表明,这种疫苗可以激发抗体的产生”,并表示科兴疫苗“可能有助于预防这种疾病(新冠肺炎)”。

  报道称,该机构还表示,其专家会在之后对数据进行评估,“以决定疫苗的益处是否大于风险”。同时,其还表示,滚动审查将持续进行,直到“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其正式的上市许可申请”,并补充说无法预测相关时间表。

  据介绍,欧洲药品管理局目前已经批准了4种新冠疫苗,并正在对其他3种疫苗进行审查。不过,科兴公司尚未提交任何寻求在欧盟上市许可的申请。

  截至目前,科兴疫苗已在包括巴西、智利和土耳其在内的多个国家开打。此外,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印尼总统佐科和智利总统皮涅拉在内的多名政府首脑,也相继接种科兴疫苗。

  在科兴疫苗广泛接种后,多方都对疫苗的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智利科技部长科韦此前表示,智利卫生部最新公布的科兴疫苗保护效果的数据“令人振奋”。他说,研究显示,中国科兴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感染、预防住院治疗、避免重症和因感染致死方面“非常有效”。

  此外,美国彭博社日前在一篇报道中,也援引了两位澳大利亚专家对科兴疫苗的观点。

  其中,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教授菲奥娜·吕塞尔表示,科兴疫苗对于预防重症新冠感染“极为有效”,针对需要医疗干预的新冠感染的保护有效性约为84%,针对中度到危重新冠症状的保护有效性,为100%。

  吕塞尔指出,这正是大众对新冠疫苗的预期,即能够对感染重症提供更好的保护。

广州港企组团招聘 42企3200职位候港青

  图:广州市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大公报记者胡若璋摄

  【大公报讯】记者胡若璋广州报道:29日,“融入湾区规劃未来”2021年广州市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广州市工商联携手广州市外商会发动42家会员企业提供超3200个实习就业岗位,涵盖经济、管理、新闻、外语、文学、医学、信息类等专业。祈福集团、金利来等港企推动线上线下招聘会同步进行,不少港澳学生点讚此次“一站式”的招聘大会,称有种门路大开的感觉。

  “我们这次出动了十多位同事来摆摊招聘,学校的、医院等都各自明确列出需求岗位。”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会长、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作为此次“融入湾区规劃未来”港澳学生实习就业专场招聘会的主力推手之一,诚意满满带来了超百个优质岗位,涵盖如医疗、教育、地产、商业地产、公寓、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  

  来自广州高比电梯装饰的黄生透露,作为在穗港企第一次参与校园的港澳学生专场招聘会,今次带来10个岗位需求,为港澳青年广州就业尽一分力。

  暨大经济统计专业的香港学生吴嘉仪在现场表示,希望通过招聘会了解社会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明确未来规劃。“学校一直有对接香港、澳门部分企业让我们报名参加实习,类似的机会不少。”吴嘉仪透露,未来有意向留在广东工作。

津港合作周/津港合作周 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图:出席津港合作周的嘉宾在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合影。\大公报记者曹嘉鑫摄

   【大公报讯】记者张聪、李晓蓉、欧阳倩倩天津报道:“天下之津——2021津港合作周”4月29日在天津闭幕。天津市港澳办主任栾建章在闭幕总结致辞中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面向“十四五”规劃开局之年,希望以此次津港交流合作周为契机,带动和促进津港之间的融合发展,乃至影响和带动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这两个大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

  此次合作周共计三天,吸引了来自津港两地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共计两百余人参会。海内外各界嘉宾汇聚海河之滨,共同探讨“十四五”津港合作新机遇,推动两地合作、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栾建章表示,此次津港合作周,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参与主体多元,涵盖政商学研;二、形式丰富,既有高端论坛又有企业参访、津港青年联欢及闭门研讨会;三、质量较高,既接“天”气又接“地”气,讨论内容较有前瞻性;四、务实推进,活动期间促成或推进津港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举行研讨会助力津港交流

  为助力津港交流,合作周期间同步举行“中国共产党与香港”闭门研讨会,年近90、曾参与宪法、基本法起草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廉希圣参与研讨。

  津港活动周期间,嘉宾一行参访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据介绍,主题公园日前举行“百面党旗映初心──平津战役主题展览走进泰达航母国防教育基地”活动,以上千平方米的航母机库作为展览主要场所,图文并茂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辉煌历程。目前,公园已成为集党史教育、国防教育、爱国教育、廉政教育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红色教育培训阵地。

《香港志》填补香港文化空白 增强港人国家认同感

图:“以史为炬,照亮香港未来:香港修志现状、功用与前景”研讨会4月29日举行。图为南京连线香港分会场。\大公报记者贺鹏飞摄

  4月29日,由全国港澳研究会主办的“以史为炬,照亮香港未来:香港修志现状、功用与前景”研讨会在南京和香港连线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香港首部地方志《香港志》展开研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智思在香港分会场致辞指出,《香港志》填补了两百多年来的文化空白,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能够增强香港社会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香港志》自去年12月出版首册《总述.大事记》以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编写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对当前的香港来说,编修地方志的意义尤为重大。”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健说。

  “回顾历史,香港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一直紧密相连。”陈智思亦指出,因为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香港年轻一代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比较淡薄,未能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国家的发展。而《香港志》填补了两百多年来的文化空白,延绵中华民族编纂地方志的悠久文化传统,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让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清楚自身的文化根源,了解香港与国家、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以及不可分割的共同命运,增强香港社会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修补港人对“根”认知缺陷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香港地方志中心常务秘书长郑李锦芬说,由于历史的特殊性,香港受到西方文化、舆论、价值观和历史论述影响至深。经过长期的累积,香港人对自己的“根”欠缺认知,对国家的了解也是十分片面,完全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这个现象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也不能回避,必须积极面对,尽力修补。那修补的工作又从哪里开始呢?答案就是地方志!”

  驳斥分裂主义言行武器

  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指出,《香港志》首册的出版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项学术成果,它不但以准确、全面、权威的史实印证了香港同国家血肉相连、法律归属的关係,而且可以为当前加强爱国爱港教育提供非常好的文化读本,同时也为维护国家主权、驳斥极端分裂主义的言行提供一种有力的武器,并为港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史料。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义看来,《香港志》首册代表了香港学界对香港自身定位与发展的最新认识。其中,总述特别对香港自身发展与祖国内地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较为客观与准确的描述,非常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与把握“一国两制”下如何处理香港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香港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专家热议香港修志前景

  图: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南京现场参与研讨。\大公报记者贺鹏飞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 陈智思

  《香港志》让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清楚自身的文化根源,了解香港与国家、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增强香港社会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 健

  对当前香港来说,编修地方志意义尤为重大。做好这件大事,有助香港年轻一代全面準确了解香港历史,从而深刻认识到香港命运始终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香港地方志中心常务秘书长 郑李锦芬

  由於历史的特殊性,香港人对自己的“根”欠缺认知,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不能迴避,必须尽力修补。那修补的工作又从哪裏开始呢?答案就是地方志!

  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饶戈平

  《香港志》首册的出版可以为当前加强爱国爱港教育提供非常好的文化读本,同时也为维护国家主权、驳斥极端分裂主义的言行提供一种有力的武器。

  中华学社名誉社长、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 黄玉山

  下一步要把《香港志》的“育人”功能推而广之,面向社会的普罗大众,让他们认识真实的香港历史,从而懂得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香港明汇智库副总监 谢晓虹

  建议将《香港志》列入本港中学生中史及西史科教材基础内容,同时列入香港中学生及大学生的历史和通识教育指定参考书目,通过考试制度有所体现。

  大公报记者 贺鹏飞

推广育人/活化历史数据 简明生动有趣

  中华学社名誉社长、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休校长、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黄玉山建议,下一步要把《香港志》的“育人”功能推而广之,面向社会的普罗大众,特别是针对年轻人,让他们认识真实的香港历史,从而懂得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它(指《香港志》)可以说是牵动着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寻根运动。”黄玉山认为,为香港这个独特的地方编修上下七千年的历史,加上为其中二百年的历史空白补缺拾遗,可以说是劃时代的壮举。

  《香港志》首册出版后,香港地方志中心一直在努力向社会推广。在此基础上,黄玉山建议把《香港志》裏头的历史数据活化,令它简明易读、生动有趣,吸引年轻人阅读和欣赏。例如推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简化版本,将之变成生动活泼的数码化影像;以及通过大众媒介和外展推广活动,介绍香港的历史。

  黄玉山又希望《香港志》走进校园,以有趣的活动向学生推介《香港志》内的重点历史内容,教育他们了解香港和祖国的关係,建立国民身份认同。\大公报记者贺鹏飞

正本清源/列作必读书目 填补教材空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学者,香港明汇智库副总监谢晓虹认为,《香港志》首册的出版填补了香港大部分教科书的空白和缺失,可谓对香港本地历史正本清源。

  在参加研讨会之前,谢晓虹特意访问了几名香港青年,发现他们和自己以往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内容均存在严重问题,即割裂式的历史教育,考试导向的历史教育,缺乏爱国主义价值观指导的历史教育。

  为此,谢晓虹认为《香港志》首册的出版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香港在中国近代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一国两制”》部分,填补了现今香港大部分教科书的空白和缺失,而且将爱港情怀与爱国精神融合交织紧密相连。她建议将《香港志》列入本港中学生中国历史及西方历史科教材的基础内容,同时列入香港中学生及大学生的历史和通识教育的指定参考书目,还可将《香港志》列入香港公务员培训必读书目。\大公报记者贺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