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冠确诊病例连续5日“清零” 已有75人出院

  8月18日,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发布会。会上通报,8月17日0-24时,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南京已连续5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累计出院确诊病例已达75例。

  据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介绍,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经专家评估,南京又有16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今天将转至定点医院康复。截至8月17日24时,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出院75例。

  截至目前,南京市还有160例本土确诊病例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轻型31例,普通型129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鲍云海表示,南京疫情防控在全体市民连续奋战共同努力下,总体形势持续向好,连续多日“零新增”,病人陆续出院,封控小区逐渐变少。但只要病毒还在,潜在风险点有,就一刻不能放松,远不到“松松劲、歇歇脚”的时候。

虽然南京疫情趋稳向好,但仍执行严格的管控措施。图为旅客需凭核酸检测报告和健康码绿码才能乘坐火车。(贺鹏飞摄)

  他说,疫情防控犹如爬坡,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必须一鼓作气,巩固“零新增”,有效防反弹。绷紧弦、铆足劲,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管控要求,构筑更加严密的防护网。疫情防控离不开大家的凝心聚力,从小事做起,从好习惯养成,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等。让我们一起携手,打赢疫情阻击战。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获大量一手数据

  “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运行超过90个火星日,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获取了大量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已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多个科学载荷助火星车开展多领域探测

  在火星巡视探测以来,“祝融号”火星车上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这些一手数据为科学家们了解火星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祝融号”火星车上共配置了6台科学仪器,通过90个火星日的工作,分别在火星地表浅层结构、地表元素、磁场环境、气象环境等方面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比如磁场环境测量仪,主要是测周围的磁场环境;还有两台表面物质成分探测仪,它主要是探测我们的岩石、土壤、沙丘这些被测对象的元素含量。

  根据对回传数据的判断,“祝融号”火星车上所有科学仪器获得的数据质量良好。经过处理后,这些数据将对外发布,提供给科学家开展后续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希望通过这些有效的数据提供给我们的科学家,来深入了解我们这个地方的地质情况,甚至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乌托邦平原是不是有古海洋的这样一个存在,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证据。

  在火星留下多个中国“印记”

  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自成功软着陆在乌托邦平原,正式踏上这片红色土地之后,“祝融号”火星车和“天问一号”环绕器留下了许多中国“印记”。

  在“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不久,“天问一号”环绕器的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到了“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平台、降落伞背罩组合体以及防热大底的合影。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成像获得了0.6米的空间分辨率的数据,所以我们的影像上能够看到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然后能够看到我们的背罩等等。

  在已经公布的多张图像当中,细心的网友在“祝融号”火星车的车辙当中,发现了“中”字,这也是我国航天器在火星上首次留下的痕迹。然而在这些中国印记的背后,却是科研人员为火星车能够安全行驶的特别设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 贾阳:在后轮上,左右两个后轮上都留了一个视觉特征,每走一米,它就在火星上留下了这两个字,然后我就量一下这两个字之间的距离,好比说0.8,我就知道滑移率是20%,表明正常没问题。

  除了合影、汉字,“祝融号”火星车还回传了一段珍贵的声音。这段声音是5月22日,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火星车上安装的录音装置获取了火星车齿轮与着陆平台梯子之间的碰撞声,以及电机工作的声音。

  感知火星环境 为深入了解火星积累数据

  尽管名字叫做火星,但实际上,火星这颗行星的温度并不高。

  “祝融号”火星车上携带的科学仪器,不仅测量到了火星的温度,还获得了火星表面气压、风速等最新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将为今后科学家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火星、研究火星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我们现在在火星上测了(气压)大概是在800帕左右。我们通常以前都认为火星上的气压大概是我们地球上的1%,那么我们现在测下来大概是1/120左右。

  “祝融号”火星车携带的气象测量仪,还获得了火星表面的温度和风速等数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我们中午前后工作的时候,温度大概在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火星上有没有风?我们测了大概是2到8米每秒的速度,微风量级,测到一个最大的风速大概是10米每秒,所以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微风的状态。

  刘建军介绍,火星上也有四季,目前火星正处在春夏交替的时节,温度和风速相对适中,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正好相当于我们地球的两年,所以它的四季变化稍微比我们要慢一点。在我们春季还有包括春末夏季的这一段时间,是它的风沙比较小的一个阶段,这样的话是有利于我们的火星车来进行科学探测。

  “祝融号”状态良好 将继续向南行驶

  “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圆满完成了工作90个火星日的目标,但是目前它的状态依然非常好,每天都在回传最新的探测数据。

  接下来,“祝融号”将开始它的“超额”工作计划,继续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

  据介绍,自从开展火星表面巡视探测以来,祝融号火星车在能源供给、热控、通信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身体状态非常“健康”,“祝融号”也在不断切换前进模式,更多地“锻炼自己”。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比如我们有地面规划盲走的模式,然后我们有车本身的控制系统,自主进行避障规划的移动模式,还有视觉测程的移动模式等等。这些移动控制模式在我们90个火星日之内我们都进行了应用,效果也都非常好。

  据了解,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会继续向南行驶。刘建军介绍,距离目前火星车位置大约有1.7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处沟槽,按照目前“祝融号”的行驶速度,大约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到达。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看到沟槽从上到下,它的岩石的类型或者成分有什么差别,我们就可以了解它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这是近期会重点关注的探测对象。

  而在更远的地方——距离“祝融号”目前位置约20公里处的泥火山,也是“祝融号”未来或将探索的地方。走得更远、走得更久,“祝融号”依然肩负着更多的使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随着后续任务的推进,还可以做一些更极限的测试,为后续我们在其他地外天体的自主巡视探测任务能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天问一号"环绕器即将展开火星全球探测

  实际上,在火星的不仅仅是“祝融号”火星车,“天问一号”环绕器也正在围绕火星飞行。接下来,它也将开启新的征程——对火星全球进行环绕科学探测。

  目前,环绕器运行在火星中继通信轨道,主要为火星车进行中继通信。火星车回传的各种数据,都是经过环绕器传回地球的。

  据介绍,在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地火通信将首次受到日凌现象影响。在这段时间,火星、地球将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由于太阳电磁辐射的严重干扰,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将中断约50天,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转入安全模式,停止探测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相当于在一个月甚至更长一点时间之内,地面是无法获得它的信息,也无法对它进行控制,所以它就要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要完全自主地来运行,包括日常维持自己的健康状态,同时包括故障自主检测、故障的重构、故障处理等功能。

  在日凌结束后,环绕器将择机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责任总师 测控系统专家 崔晓峰:遥感使命轨道的探测阶段是对火星表面进行全球探测。实际上我们是要对遥感阶段的轨道来进行一个优化的设计,来尽可能提高在整个遥感使命阶段的工作效率。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要兼顾完成火星表面的遥感探测和表面的巡视探测。

湖北荆门出现3例病例 初判与武汉沌口工地病例同源

  据“荆门发布”微信公众号援引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消息,湖北省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8月14日、15日连续两日新增确诊病例为零。为尽快实现社会面干净,全区全面加大排查和社区封控管理力度。

  8月16日,在管控区人员筛查中,发现3名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初步流调显示与中建三局武汉沌口项目工地病例同源。目前已迅速送至定点医院隔离诊治,相关检测、流调、隔离、消杀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原标题:

  湖北荆门:发现3名核酸阳性病例,初判与武汉沌口工地病例同源

河南一家11口确诊!邻居与其吵架未戴口罩 也被感染

  8月13日5时,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给患者开展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阳性者尹某,是位产妇。

  8月16日晚,网信商丘微信公众号公布了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其中10例与尹某是一家人。

  至此,尹某一家已有11人确诊,共四代人,年纪最大的77岁,还包括4名儿童,最小的2岁。目前,商丘尚未通报尹某的丈夫郭某某感染。

  12例确诊病例概况如下:

  病例4:郭某莹,女,20岁,现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在校大学生,系病例3(尹某)丈夫的妹妹。

  病例5:郭某甜,女,31岁,现住郑州市中原区金水西路金域世家,系病例3丈夫的姐姐。

  病例6:张某,女,55岁,农民,现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3丈夫的母亲。

  病例7:郭某喜,男,52岁,农民,现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3丈夫的父亲。

  病例8:郭某陌,女,6岁,系病例3尹某之女。

  病例9:郭某帆,男,8岁,系病例3尹某之子。

  病例10:石某硕,男,3岁,家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5郭某甜之子。

  病例11:朱某诚,男,2岁,家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3尹某丈夫的外甥。

  病例12:郭某聚,男,77岁,现住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4的爷爷。

  病例13:范某真,女,74岁,现住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4的祖母。

  病例14:许某梅,女,35岁,农民,现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4的邻居。

  病例15:高某云,女,69岁,农民,现住虞城县谷熟镇刘大庄村委何庄村,系病例4的邻居。

  此外,北京日报发现,病例15高某云8月2日与病例7郭某喜家人因为琐事争吵十余分钟,全程未戴口罩。8月5日曾到村广场做核酸采样,全程也未戴口罩。

  此前报道

  8月15日,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因新确诊病例尹某及其家人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真实报告其实际行程,致使疫情防控措施没能及时跟进,导致商丘市疫情出现反弹。

  网信商丘微信公众号16日发布,经河南商丘市委批准,商丘市纪委监委对虞城县疫情防控履职不力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相关8名人员失职失责问题进行处理。

  16日下午,商丘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 8月13日晚上以来,按照院感预案要求,商丘对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封闭的患者和员工2616人进行整体转移,腾出市立医院等3家医院接收现有病人,腾出3所高校用于隔离医院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目前转运工作正在进行。

  目前全市共设立隔离点113个,总房间数12693间,集中隔离4816人,居家隔离9.3万人。

统计局:7月汛情影响可控 全年粮食有基础获丰收

  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汛情、疫情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从累计来看,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7月份的汛情影响可控,内地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不过,疫情多点散发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经济产生影响,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今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

  “三驾马车”均保持增长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内地投资平稳增长,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30.253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市场销售保持增长,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10.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去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整体趋势“前低后高”。今年受基数影响,全年主要经济增速则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为12%,比一季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4%,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在提高。下半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的改善,居民消费会继续回暖,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付凌晖提到,1-7月份,内地制造业投资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1%,比上半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恢复,制造业投资在持续回暖。世界经济总体也在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长6%,主要贸易增长会保持在较快的水平。中国工业生产在全球贸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全球经贸环境的改善有利于进出口的增长。

  河南以外地方受灾较少

  7月份,全国共发生过四次区域性的强降雨。付凌晖表示,河南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内涝,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河南的受灾农作物面积大概1600多万亩,部分地区的排涝比较及时,短期积水对农作物影响不大。从全国来看,除河南以外,大部分地区受灾比较少,总体气象条件有利。根据遥感监测情况,7月下旬,多数地块的秋粮长势好于常年或与常年持平,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

  新增就业继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74.7%,新增就业继续扩大。付凌晖分析,就业形势稳定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逐步恢复,用工需求增加。二是新动能成长壮大,灵活就业增加,内地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带动效应在增强,快递小哥、网络直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在增加。三是内地持续推进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显效。以上措施都有利于促进就业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不仅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也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经济恢复存在挑战

  付凌晖也强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经济产生影响,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内地将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7月份中国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生产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需求继续增长: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3%,市场销售两年平均增长4.3%保持基本稳定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全国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均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创新发展韧性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

扬州新增确诊病例3例 持续一周下降

  据江苏省卫健委最新通报,8月16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均为扬州市报告。这是扬州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两天降至个位数,自8月10日以来,扬州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持续一周下降,显示当地疫情正在趋稳向好。

  昨日扬州新增确诊病例均为普通型,以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7月20日至今,江苏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05例,其中扬州市555例,南京市235例,淮安市12例,宿迁市3例。

  同日江苏省新增出院病例17例(均为本土确诊病例),累计出院本土确诊病例80例。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739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725例(轻型131例、普通型549例、重型27例、危重型18例)。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8月16日晚,国家、江苏省、扬州市疫情防控对接会和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调度会议召开。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会上指出,当前扬州疫情防控正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反复、甚至前功尽弃。他强调,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国家工作组指导意见,决不能盲目乐观,决不允许丝毫松懈,必须在严紧细实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扬州重点地区今日第11轮核检 总计目标人群约146万人

  为进一步查清并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链条,扬州市自8月17日6:30对重点地区开展第11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总计目标人群约146万人。

  根据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的通稿,本次核酸检测范围涵盖邗江区邗上街道、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桥街道、甘泉街道、新盛街道、竹西街道、槐泗镇、西湖镇、维扬经济开发区等9个镇街、园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梅岭街道、瘦西湖街道、城北街道等3个街道;江都区全部区域;以及所有集中隔离点。以上范围内全部居民(含外地在扬人员),总计目标人群约146万人。

  在此之前,扬州市已在主城区开展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了3轮核酸检测。在江苏省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金宏解释说,发生疫情后,在传染扩散情况不明时,进行大规模人群的核酸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感染人群,更精准地实施防控,最大程度避免普通人群接触病毒的机会。

  他透露,从7月28日到8月13日,扬州开展的七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共发现阳性病例526例。对这七轮的情况的分析发现:首先是每轮发现病例总数变化,第一轮63例、第二轮147例、第三轮109例、第四轮69例、第五轮70例、第六轮47例、第七轮21例,可以清楚看到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总数在达到一个高峰(第二、第三轮)后稳步下降。

  其次是病例的来源,第一轮至六轮管控人群(包括隔离点和中高风险人群)占比分别为65.1%、59.1%、61.4%、69.5%、65.7%、76.6%,第七轮21个病例全部在管控人群中发现,发热门诊和一般人群没有发现病例。可以看出,经过中间一段时间(同样是第二、第三轮)的胶着后,新发病例基本都集中到了管控人群当中,病毒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第三是地区分布,广陵和邗江两个区的病例占比84.1%,开发区和景区占到15%,潜在阳性病例风险集中在主城区。

  张金宏指出,从本轮疫情的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看,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在5天以内,绝大多数都不超过8天。7月28日至今已近20天,经过多轮核酸检测后,筛查时间跨度超过新冠14天的最长潜伏期,说明目前未发现感染者的区域,存在感染者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前七轮大规模核酸筛查结果,13日起,扬州已经转入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精细化筛查,科学研判核酸检测的对象、覆盖面和频次,对风险较高的,采取3天一轮甚至1天一轮,“一户一管”或者1:5的混采混检,尽快把病例找出来、早治疗;对风险较低的,则采取5天、7天一轮,1:10的混采混检,高效率排除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点位力量配置、参检人数、工作时长等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引导有序采样,避免人群集聚。

福建出现一愈后复阳病例 轨迹涉广州南站、深圳北站

  @中国平潭 微博消息,8月16日16:30,平潭综合实验区报告一例印尼返岚船员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林某平,男,37岁,身份证号码:35012819*******4933,福州凯顺公司船员。

  据调查,林某平2021年7月9日在境外核酸检测阳性,7月13日从印尼乘坐运输船(幸运杰森号,同船21人中有新冠病毒感染者12人)抵达广州南沙珠江电厂码头后,被接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治愈后于7月31日转院内隔离区(阴性区)隔离医学观察14日,期间5次核酸检测阴性(最后一次检测日期为8月14日),8月15日解除隔离离院来岚,被“点对点”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健康监测,8月16日核酸检测阳性。

  主要行程轨迹公布如下:

  8月15日:

  10:00 离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斜对面便利店购物,后通过滴滴打车(车牌号ADA5789),从新市痘博士专业祛痘嘉禾望岗店至番禺区广州南站,在候车厅内用午餐;

  14:25 乘坐G6075动车(10车08C号二等座)前往深圳北站,全程佩戴口罩;

  15:24 在深圳北站内换乘D3344动车(05车02B号二等座)前往平潭站。中途曾去过一次卫生间,晚餐在车厢内用餐,在动车上除用餐外均佩戴口罩;

  21:49 点对点接入实验区集中医学观察点。

  目前,病人已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救治,进行CT检查;区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排查,排查到区内密切接触者21人、次密切接触者69人,已送至隔离点落实集中医学观察,对高铁站、相关人员住所等外环境进行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毒。

  与该复阳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的人员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请相关人员立即向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或区疾控中心报告,立即做好自身及家人的防护,并配合相关部门接受社区健康监测、医学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防护措施。对隐瞒不报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