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完成探测任务 继续前行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国家航天局介绍,在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火星车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规划,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式运行。导航地形相机获取沿途地形地貌数据,支持火星车路径规划和探测目标选择,并用于开展形貌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次表层探测雷达获取地表以下分层结构数据,用于浅表层结构分析,探寻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冰;气象测量仪获取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用于开展大气物理特征的研究;表面磁场探测仪获取局部磁场数据,与环绕器磁强计配合,探索火星磁场演变过程;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获取特定岩石、土壤等典型目标的光谱数据,用于元素和矿物组成等分析研究。

  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等7台科学载荷获取的数据已经完成相关处理和质量验证工作,形成标准的数据产品。

焦点追踪/网游上瘾 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

  图:虽然网吧禁止未成年人上网,但仍有未成年人在网吧打游戏。/网络图片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令很多家长头疼不已,游戏企业虽然提供了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但不少学生通过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等方法,绕过了系统检测。有家长在孩子手机上装远程控制软件,被孩子找人直接破解了。“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家长的语气里有气愤,也流露着无奈。/大公报记者 俞 昼

  “为了控制儿子玩手机的时间,家里除了厕所我都安装了摄像头,还在他的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远程控制软件,但没过三天就被他网上找了个黄牛破解了。”谈及儿子吉吉与自己“斗智鬥勇”的过程,母亲李娜都是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样子。吉吉今年11岁,在杭州某民办小学就读五年级。这样的“切磋”,两人已经斗了三年。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0年达到1.83亿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放假 手游作伴

  “平时学习累死了,放假还不让我放松放松!”一进入暑假,回到爷爷奶奶老家的初二学生杨小龙就开启了“放飞自我”的模式。日上三竿,他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隔壁的奶茶店“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晚上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爷爷奶奶才不管我呢,他们只要我在家不出去惹事就好。”

  “一开始我才不想去呢,小县城连个好点儿的奶茶店都没有,太土了。”让杨小龙改变主意的,是父母为了“弥补”欠缺的陪伴,送了他一台平板电脑。

  “在家我就用手机开热点,虽然网速慢了一点,但打打防御还是没问题的。”杨小龙扬了扬手里的iPad,颇为骄傲地说,一个半月以来,他已经从“黄金”练到了“钻石”,是小伙伴里升得最快的。

  合格账号 电商有售

  8月3日,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报道将网络游戏称为新型“毒品”,并直接点名批评了“王者荣耀”。一天后,“王者荣耀”发布健康系统升级公告──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2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小时。

  “真心想玩还是可以想办法的。”杨小龙告诉记者,他的同学里,有借用成年的亲戚账号玩的,也有直接上网买号的。记者打开某电商平台发现,虽然店舖标明了“不接受未成年人业务”,但卖家并不会询问年龄。

  虽然不少头部游戏企业强化了实名认证与防沉迷系统,但未成年人如果租用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监管难度便直线上升。“所以,我们认为要戒掉孩子的网络游戏瘾头,主要得靠老师和家长的疏导。”杨小龙的班主任方老师曾向家长们多次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有一位孩子在宿舍里偷偷拿手机玩游戏,被宿管发现后告诉我,我就通知了他的家长,结果家长说在外地做生意,过不来。孩子知道后,眼圈儿都红了,问了我两遍,爸爸是不是真的不会来。”方老师叹了口气,说,“其实孩子更想要的是父母的关心,或许他们沉迷游戏,也是希望家长哪怕能骂一骂自己,也比不管强。”

专家支招/未成年人如何摆脱网游?

  家长应多陪伴孩子

  •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公共场所应提供更多设施

  •公共场合应修建更多可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户外场地,组织形态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把未成年人从虚拟空间吸引到现实空间里来。

  企业应担起社会责任

  •游戏领域的大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杜绝未成年人“绕”过限制沉迷游戏的情况发生。

  社会正确引导

  •社会良性引导,综合衡量其利弊,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淨化网络环境和培育正向文化,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

双职家庭 用手机“管”孩子

  图:在国学课堂的“开笔礼”上,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手机拍照。/网络图片

   在线问答社区“知乎”中,有一则提问“如何看待中小学生暑期沉迷网络的调查?”在下面的回答中,网友“金陵小老头”的答案获得了424个赞,是所有回答里获赞数最多的。“金陵小老头”晒出了孩子的暑期培训班价格表,其中10课时的篮球报价4680元,22课时的美式榄球报价11800元,他总结道“玩其他的太贵了”。

  “但凡孩子有点儿兴趣的暑期班,至少几千元,如果报上几个班,一个假期没两万元下不来,工薪阶层实在是受不了。但如果不报班,让他们自己在外面随便跑,家长又怕不安全,所以只能用手机把孩子‘困’在家里。”在“金陵小老头”的回答下,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暑假故事,有在家门口玩蚂蚁的,也有在邻居家扮过家家的。

  “这样想想,其实现在的孩子挺可怜的,都是独生子女,没什么朋友,现代化的小区也不像原来的街坊邻居那样知根知底,孩子挂串钥匙就敢往外放。”有网友将如今的手机与小时候的电视类比,回忆起“父母回家前赶紧关掉电视扇风降温”的故事。“可以玩的事情越来越少,也怪不得孩子被手机吸引。”

  吉吉的母亲李娜也赞同这种说法,她坦言,虽然吉吉为了能多玩一会儿游戏,会跟她讨价还价,甚至在厕所里蹲一小时就为了把手里的比赛打完,但如果周末他爸愿意陪他去周边打真人CS,孩子完全可以心甘情愿地把手机交出,“看都不看一眼”。“这说明,对孩子而言,手机只是比作业有趣,但还有更多比手机有趣的事,只是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孩子依赖“电子保姆” 家长悔不当初

  图:学生们在“文明上网”的活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作出承诺。/网络图片

  “我妈不让我玩手机,但自己却一直在刷抖音。”面对母亲“好好看书”的要求,小凡颇有些不情愿。她告诉记者,自己很羨慕同学恩禾的家庭氛围,因为恩禾的父母甚至祖父母每天都会陪她读书,大家还会就书里的内容谈论自己的看法。“所以班里阅读课讲《小王子》的时候,恩禾的读后感是最有深度的,还被老师当众念出来让大家学习。”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部分家长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较为初级,在引导和监督孩子方面存在障碍。此外,家长自身对于互联网也存在依赖心理,很难为未成年人作出良好的榜样,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的家长大有人在。

  “我们最早给孩子看手机是在她三岁出门旅行的时候,为了让她在酒店里乖乖吃饭,别吵着隔壁桌的游客,我就打开手机,给她看《冰雪奇缘》,结果那顿饭是三年来她吃得最好最安静的。”瑾瑜妈妈坦言,自那之后,每当她想让瑾瑜安静一会儿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这一招屡试不爽,直至孩子渐渐沉迷于看手机,不给她看就会哭闹。“后悔都来不及了。”

暑假眼科旺场 小学生追剧变四眼仔

  图:由于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下降。图为医生为小孩子检查视力。/网络图片

  “为了应对眼科暑期就诊高峰,减少患者门诊等候时间,眼科中心开设暑期早门诊,时间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中午不停诊,请互相转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在省内颇具知名度,每年暑假这里都跟打仗似的,挤满了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经过一个暑期电子产品的“陪伴”,不少孩子的近视度数都是有增无减。

  “每年暑假都是‘眼科变儿科’的时间,从早到晚诊室里全是孩子。”在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看来,暑假期间,孩子们网课增多了,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了,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也明显增加,这些都是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我看到过一个7岁的孩子,因为用iPad追了一个暑假的《名侦探柯南》,近视150度,配了眼镜才回去的。”

  近年来,线上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很好地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已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重要用途之一。“完全杜绝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了,因此我们更加要强调科学用眼,合理的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6例本土确诊 均在江苏

  8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云南8例,上海5例,天津3例,北京2例,福建2例,湖北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江苏);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6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5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53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79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21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887例(其中重症病例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97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50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5330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15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境外输入1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00例(境外输入40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98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39例(出院11753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9例),台湾地区15880例(出院13195例,死亡821例)。

扬州新增确诊病例反弹至6例 累计确诊561例

  据江苏省卫健委最新通报,8月17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均为扬州市报告。和前一日(3例)相比,扬州新增确诊病例有所反弹。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反复甚至前功尽弃。

  扬州当日新增确诊病例中,2例为轻型,4例为普通型,以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7月20日至今,江苏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1例,其中,扬州市561例,南京市235例,淮安市12例,宿迁市3例。

  昨日江苏省新增出院病例34例(本土确诊病例3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累计出院本土确诊病例113例。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711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698例(轻型127例、普通型529例、重型26例、危重型16例)。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8月17日,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到扬州江都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十分关键的阶段,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反复甚至前功尽弃。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社会面和社区管控必须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服务群众的各项措施必须更精准、更贴心、更到位,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全力以赴防输入、防反弹、防输出,真正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落到实处。

扬州重点地区今日第12轮核检 总计目标人群约70万人

  经历11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后,扬州仍不断有确诊病例增加。为迅速查清并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链条,根据前期大规模核酸检测结果,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自8月18日6:30起在重点地区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本轮检测总计目标人群约70万人,较此前减少一半以上。

  本次核酸检测范围包括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甘泉街道、维扬经济开发区、方巷镇等4个镇街、园区;广陵区广陵经济开发区、广陵新城、湾头镇、汤汪乡、曲江街道、文峰街道、东关街道、汶河街道等8个镇街、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2个街道;以及所有集中隔离点。

  以上范围内全部居民(含外地在扬人员),总计目标人群约70万人,比此前扬州重点地区第11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目标人群(约146万人)减少一半以上。

  在此之前,扬州市已在主城区开展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了4轮核酸检测。针对一些居民小区的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和居家隔离人员,由抗疫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成立“流动检测小组”采取上门入户的方式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确保“一人不漏、应检尽检”。

  8月17日晚,国家、江苏省、扬州市疫情防控调度会和扬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会议在扬州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等工作组专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会上指出,从核酸检测筛查结果看,当前,社会面病毒传播风险还没有彻底消除,情况还很复杂。越是到了关键的时候,越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集合全省全市资源力量,进一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尽快打赢扬州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他要求,核酸检测必须提质增效,科学周密组织,优化点位设置,采、送、检、报要更加匹配,现场管理要更加规范,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果报告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