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平/从“日本士兵”到“反战斗士”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珍藏着30多张抗战卡片。其中,一张巴掌大的卡片上,工整地写着日文:“启照同志:诸君伟大的民族革命精神,将会给未来的新中国带来光明,今后继续努力吧。革命之敬礼。吉田太郎。1939年7月26日。”淡红色笔迹旁贴着一个人的头像,像是从集体照上裁下。
吉田太郎是谁?一个日本人为何会给抗日战士留下兄弟般亲密的话语?“吉田太郎是被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俘虏的,后来是觉醒联盟的发起人、负责人之一。回国后很低调,吉田太郎可能是他的假名。”今年70岁的日本八路军新四军会副会长小林阳吉说,那时为保护日本家人,很多战俘使用假名。
吉田太郎入伍前是个小商人,其思想转变可从他的文章《我们奋斗的目标》中窥见一斑:“五年的战争,使日本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日本人民生活极端恶化了……必须起来反对这个法西斯侵略其他民族,而又是危害日本人民的战争!反对东条政府继续扩大这个赌国运的战争!”
1939年,觉醒联盟在晋东南成立,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的首个日本人反战组织,吉田太郎是发起者之一。觉醒后的吉田太郎先担任日语教员。其中国战友曾撰文回忆:吉田太郎是一名出色的教师,没有翻译就用刚学的汉语为大家解释;后因汉语讲得好,被抗日军政大学邀请当教员,还担任大型反战剧《岛田上等兵》主角。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华日本反战人士陆续回国,或成日本民主运动先锋,或成为促进中日友好的桥梁。80余年过去,县册村依然流传着吉田太郎的故事。有人说,他曾回来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