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道/乡村美丽经济 奔向共同富裕
图: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曲径通幽的整洁小道,古朴典雅的徽式仿古老街,色彩斑斓的民俗壁画……走进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仿佛置身一幅田园山水画中。然而早年间,这样的田园风光却无人赏识,村里的年轻人耐不住贫穷,纷纷到城里打工。如何把“沉睡”的资源唤醒?新建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让村民人均年收入在十五年里翻了六番。\大公报记者 俞昼
凌晨五点,天色未亮,51岁的袁婵娟像往常一样,去海鲜市场挑选刚上新的海鲜,又赶回村里的邻居家收蔬菜和水果。临近暑假,她家的“画春园”农家乐几乎日日都能接到十几个游客订单。“你们把车开到村口的停车场,到了给我电话,我来接你们。”袁婵娟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着电话里的客人喊话,大嗓门里透露着笑盈盈的喜气。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建村考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时,走进了“画春园”。“他很和蔼亲切,问的问题也很具体,比如我们家多少口人,经营农家乐一年的收入怎么样等。”袁婵娟回忆,总书记叮嘱道,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农家乐生意火红 洋人亦帮衬
然而,早在二十年前,新建村三面环山,土地资源少,山林多,在定海区属于贫困地区,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袁婵娟也离开了小山坳,到城里卖杨梅,每天起早贪黑,一年能有两万元的收入。“我们农民不怕吃苦,就怕吃苦也找不到地方挣钱。”袁婵娟感慨道,虽然在城里能多赚些钱,但留在村里的老人孩子总让她放心不下。
“后来,听说村里开始搞新农村建设了,说要把环境搞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呼吁村民回乡创业。”2010年,袁婵娟拾掇了两个包裹回到家乡,姐妹四人办起了农家乐。“我们家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成了‘美丽经济’的第一批受益者。”从一桌到两桌、三桌、五桌……开业第一年,“画春园”的收入就接近20万元。
不过,虽然生活有了起色,但交通的不便仍让掌管后厨的弟媳王娜心有余悸。“我家住在舟山东港,每天天不亮我就要出门了。先乘公交车到定海,再倒车从定海到干览,最后再从干览坐‘三蹦子’(三轮摩托车),折腾两小时才到新建村。到了晚上再倒回去,一来一回得在路上耗四五个小时。”王娜回忆道,当时,买一辆小汽车”是她最大的梦想。
然而谁都没料到转机来得如此之快。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给予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后,全村上下都信心百倍,村庄美了,游客也多了。“很多省内外的客人慕名而来,连外国人都有,生意好得不得了!”
午饭过后,送走最后一波游客,袁婵娟终于得空歇一歇。跟着她漫步街巷,看到村里的几家农家乐里都挺热闹。“生意好的不光我们一家。”袁婵娟说,以前游客多是舟山市里的,现在长三角一带的游客也很多。“有了客源,很多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有办农家乐的,有办咖啡馆的,有办民宿的,也有直接来打工的。我大致数了数,现在村里60%的人家都有小汽车。”
“画春园”生意这么好,怎么不顺带着把民宿的生意也做了?面对记者的疑问,袁婵娟笑称“钱是赚不完的”。“村里的阿红书记跟我叮嘱说,一定要带着农民共同致富啊。”所以她的蔬菜水果,但凡能从村民手里买的,都从他们手里买。
袁婵娟口中的阿红书记,就是新建村的党支部书记余金红,“一只孤雁,体力再好也飞不远。只有大伙儿结成雁群,互相照应,才能朝选定的目标协力奋飞。”在余金红看来,“共同富裕”就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分好蛋糕。“目前新建村已发展农家乐40余家,民宿客栈近20家,2021年预计游客接待量将突破50万人次。2006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仅为7600元,如今已经增加至4.2万元,十五年里翻了六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