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绿色健康低碳 港企南京建“共生城”

  图:港企在南京江北新区建“中瑞健康共生城”,将瑞典成熟的生态城市模式引入中国,创建一个集节能环保、科技改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示範园。图为南京江北新区智能製造产业园。/资料图片

  “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导区”在南京市最新公布的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劃中格外瞩目。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南京江北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绿色发展“示範区”。5月25日,中瑞共生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香港)董事长、迷你硅谷创新集团董事长刘瑞宸表示,“我们选择南京江北新区建‘中瑞健康共生城’,意将北欧国家瑞典成熟的生态城市模式引入中国,创建一个集节能环保、科技改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示範园,推动中国与北欧在新医藥与生命健康产业合作。”/大公报记者 陈旻南京报道

  2016年12月21日,刘瑞宸与南京签署共建“中瑞健康共生城”合作意向书,引进瑞典“共生城”理念与工程方法,以及瑞典先进创新技术,结合中国发展现状,在内地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迷你共生城”。

  数字化分析 优化区域微气候

  多年侨居欧洲的刘瑞宸是瑞典WINNOC创新中心主席。他介绍道,选择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是因为这裏是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发展先导区。已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中计劃通过场地环境微气候的物理性和数字化分析研究,合理布局建筑形态,优化区域微气候,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开拓江北新区新时期建设新高度。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构建结合生态技术的医养康养大健康产业布局为主导,为积极应对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趋势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后可大幅提升南京战略枢纽地位,为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示範样本。

  对於此项合作计劃的缘由,刘瑞宸介绍道,“中国领导人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发展。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瑞典斯德哥尔摩‘共生城’典範——哈马碧滨水新城时,给予高度评价。我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南京中瑞健康共生城计劃也因此於2013年诞生”。

  瑞典的“哈马碧”(Hammarby)原是一片土壤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瑞典在申办2004年奥运会失败后重建的生态新城。从资源的低消耗到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从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网络到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哈马碧生态城的成功为全球生态城市规劃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是世界公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案例。

  如今,南京江北新区在“十四五”规劃中提出建绿色发展“示範区”,以长江大保护为统领,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普及推广绿色循环生产方式,确保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达线达标。

  刘瑞宸认为,“低碳发展是共生城 ‘生态之城’的基础,也是人、建筑与自然协同共生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我们引进运用瑞典等北欧整体的生态循环科学系统的工程方法,统筹能源、垃圾处理、供水和衞生、交通和运输、景观规劃、建筑和城市功能等区域各子集之间的协同共建,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构建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首个示範园

  刘瑞宸进一步介绍道,“中瑞健康共生城”不仅是生态之城,更是生态、产业、人文、智慧四者的整合共生,以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产业之城”将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作用。集国际创新产业落地、技术研发、创新孵化、完善产业链的生命科技产业生态,构建医教研养护居”六位一体化的碳达峰碳中和健康社区。“人文之城”是共生城的核心,是建立大健康体系的基础。而“智慧之城”将科技资源充分融合,由区域网络效应驱动,形成产业技术迅速成长与发展的原动力,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加速大环境下,运用管理干预,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教育全体系,让科技改善健康、服务於民。

  对於“中瑞健康共生城”的前景,刘瑞宸表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劃中关於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中瑞健康共生城”带来机遇。共生城的模式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範,备受中国和瑞典政府的重视。刘瑞宸期待南京的项目合作成为中国与北欧在新医藥与生命健康产业合作、碳达峰碳中和生态循环的第一个示範园,成为中国“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先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小平平,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小平平。
小平平 » 生态宜居/绿色健康低碳 港企南京建“共生城”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软件分享 美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