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新技术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12%

  100斤稻谷只出50多斤米,精加工面粉出粉率仅为30%……片面追求外观品质、过度加工,导致粮食损耗严重。“如果我国大米和面粉加工出品率提升10%,每年全国可挽回3300万吨的粮食损失,超过全国粮食产量排名第十的湖南省一年的总产量。”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近日向记者表示。

  节约粮食,不仅要在末端的消费环节杜绝浪费,在前端的收储运和加工环节也要减少损耗。如何减少粮食在上餐桌之前的浪费?科技可以助力。

  很多人喜欢吃精米精面,殊不知,许多精米精面都是过度加工而成,既浪费又没营养。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指出,稻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还富含B1、B2、B6等B族维生素、烟酸、谷维素、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但由于过度加工这些营养物质都进入加工副产物米糠、麸皮中,导致超过10%的粮食浪费和70%营养物质损失。

  如何不用过度加工,又能保证大米品质?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通过碾米度与制品品质间关系分析等研究,开发了大米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及留胚米产品。目前,该技术在多地大米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过12%,提升营养物质含量超过50%,有效降低了大米碾米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损失和营养损失。

  近年来,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使得加工程度低、保留更多营养物质的全麦面粉愈发受到欢迎。不过,全麦面粉的食用品质一直难与精面媲美,这也是全麦粉产品一直打不开市场的根本原因。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发出了全麦馒头等全麦主食加工关键技术,解决了全麦主食食味品质不佳的瓶颈问题。该技术成果在河南某面粉企业推广应用,原料利用率提升了15%以上,并且显著提升了制品的营养品质。(记者 陈海波)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火星10日开始“逆行” 迎来绝佳观测季

  新华社天津9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9月10日至11月16日,火星将处于“逆行”状态,期间,其亮度逐渐增加,非常适合观测。

  火星在夜空中呈现为一颗明亮的红色天体,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人十分关注的一颗行星。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今年上半年,火星主要在后半夜可见,直到8月,升起时间提前至上半夜。进入9月,火星升起时间已提前至20时左右,亮度进一步增加,观测条件越来越好。

  9月10日,火星开始由“顺行”转为“逆行”。史志成说,由于地球和行星绕日运动时运行速度和相对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视运动有时“顺行”(自西向东),有时“逆行”(自东向西)。“顺行”和“逆行”之间有一个时刻行星看起来是停留不动的,这种时刻被称为“留”。

  史志成介绍,本次火星“逆行”期间,开始的亮度约为-2.0等,之后的亮度逐渐增加,在10月14日“冲日”前后,可达-2.6等,可媲美同时间段的木星,然后开始变暗,“逆行”结束时,亮度约为-1.6等。11月16日,火星由“逆行”转为“顺行”,此后一直到年底都是前半夜可见。

  史志成表示,“逆行”期间,除了用肉眼观测外,感兴趣和有条件的公众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还可观测到火星表面的颜色变化和两极的白色极冠。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首次实现

  本报合肥9月8日电(记者常河)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马库斯·胡贝教授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本成果为进一步实现各种高维量子信息过程和研究高维系统的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打下重要基础。

  据悉,该成果8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特任副研究员胡晓敏博士和博士研究生邢文博。

  相比二维系统,高维量子纠缠态在信道容量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然而要展示这一优势,必须要实现高保真度高维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传输与测量。此前在光学系统中人们广泛采用光子的轨道角动量、时间或频率自由度进行编码,但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够同时很好地解决高维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传输与测量的困难。

  李传锋、柳必恒等人另辟蹊径,于2016年开始采用光子的路径自由度进行编码,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研究组还与奥地利马库斯·胡贝教授研究组合作,理论上给出了一种高效的高维纠缠态的认证方法。

  “对一个32维纠缠态而言,完整的量子态层析技术需要进行一百万次测量才能确定量子态的信息,而该方法只需要一千次测量即可完成。”李传锋介绍说,最终研究组在实验上实现了32维量子纠缠态,并测定其保真度为0.933。32维的高维纠缠态维度数创造了当前世界最高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警惕!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污染物向青藏高原传输

  光明日报北京9月8日电 记者齐芳、通讯员刘晓倩 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丛志远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北极海冰减少将加剧气溶胶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输送。目前,青藏高原变暖速率是过去30年的2倍多,从全球联动角度减少人为排放是控制该地区环境风险的唯一途径。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

  科学家们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气溶胶和气象长期观测数据、北极海冰数据、欧洲气象中心再分析资料等,得出这一结论。

  丛志远课题组通过分析纳木错和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长期观测数据,发现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大多在每年4月呈现明显年度峰值。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南亚地区森林大火和农作物残留燃烧等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卑尔根大学李菲博士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加速融化。通过统计诊断分析发现,2月北大西洋一侧北极海冰减少,使得该地区海洋表面和大气底层异常增暖,北极和中纬度大气温度梯度减少。根据热成风原理,该地区极地急流减弱,向高纬度欧亚大陆内陆输送暖、湿的海洋气流减少,导致2至4月乌拉尔山附近积雪深度减少,进而影响4月西风带大尺度扰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受青藏高原地形影响,增强的上升气流与青藏高原山谷风等中尺度环流系统相结合,加速南亚污染物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青藏高原。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北极海冰融化加剧,影响大气环流,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减弱,进而增加青藏高原气溶胶积累,加速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等。目前,青藏高原仍保持整体洁净,如果外来扰动持续增加,将加剧一系列环境风险。”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万欣博士说。

  据介绍,受大气环流影响,青藏高原周边南亚、中亚排放的气溶胶等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至青藏高原并对其气候环境产生影响。但目前对该区域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具体特征和相关机制仍缺乏深刻认识,而这一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污染物跨境传输提供了新视角。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我国科学家在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董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树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研究成果为茶树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研究,以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茶是世界性饮料。茶树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等6大茶类各具特色,但有关茶树进化的研究却很少。

  研究人员先以我国著名的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克服其基因组高度杂合、重复序列比例高等难题,完成了“龙井43”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的组装。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决定“龙井43”发芽早、产量高以及抗逆性强等优异经济性状的基因“密码”。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亚军介绍,今年适逢“龙井43”这一全国绿茶主产区推广面积居于前列的茶树品种育成60周年,该研究结果解释了“龙井43”品质优异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分子本质,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基于对“龙井43”进行组装的高质量基因组,研究人员又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39份有代表性的茶树材料进行了基因组的变异分析,揭示了茶树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

  这项研究发现,茶树野生近缘种群是栽培的中小叶茶品种(植物分类上多属于茶变种)和大叶茶品种(植物分类上多属于阿萨姆茶变种)的祖先,驯化过程中二者的选择方向存在差异。中国中小叶种茶树中的萜烯类代谢基因在芽和叶中表达量较高,这意味着其风味特性更明显、更丰富。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7日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研究参与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中美科学家发现5.5亿年前海底“树叶”

  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

  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

  独特的是,这些远古“树叶”底端长着圆形吸盘。它们靠吸盘吸附在海底,“树叶”的“茎干”和“叶片”部分,则直立在海水中。平时,这些海底“树叶”随海水摇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在摇摆的过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机物小颗粒为生。

  “在5.5亿年前,这些海底‘树叶’是一大类数量特别众多、分布十分广泛的生物。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们的生物属性仍然所知不多。它们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还早。解开这些远古海底‘树叶’的谜团,可能会为人类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线索。”庞科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传说中的可降解塑料,到底是什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刷屏“双彩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水汽足 水滴大

  2020年9月3日,北京上空出现双彩虹。

  9月3日,北京喜现双彩虹美景在朋友圈刷屏。虽然彩虹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景象,但即便如此,每当雨后天空中升起美丽的彩虹时,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而极为少见的双彩虹更是足够“吸睛”。

  那么,双彩虹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一道彩虹?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双彩虹其实是霓和虹

  黄智敏说,空气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可以看做是无数个小水滴。当太阳光射入小水滴时,会发生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即“折射—反射—折射”现象。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

  波长最短的红光,在水珠中的折射率最小,使得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构成最大夹角,而波长最短的紫光,在水珠中的折射率最大,使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构成最小夹角,其他光依序在其中分布,人们肉眼见到的就是外红内紫的“虹”。

  当我们在天空中看到“虹”时,就说明太阳光在水滴内进行折射和反射,也就意味着“霓”的存在。霓的形成与虹相似,只是太阳光在水滴内经历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即“折射—反射—反射—折射”,由于相比虹的形成多了一次反射过程,其折射率最小的红光出射光线方向与入射方向成最小夹角,折射率最大的紫光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成最大夹角,最终我们看到的色彩排序就会恰好相反,呈现红色在内、紫色在外的形式。

  但是太阳光经过水滴后发生两次反射的情况较发生一次反射的情况光能量损失很多,因而霓的亮度比虹的亮度暗得多,一般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所以,只有当光的能量足够大或者能量损失足够小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霓。若均可见,由于虹的角半径为42度左右,霓的角半径为52度左右,故霓在虹之上并与之平行。当虹和霓共同被我们看到时,就呈现出了美丽的双彩虹景象。

  理论上来讲,太阳光是可以在小水滴里进行多重反射的。但是由于每一次反射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和光的减弱。所以通常我们最多只能看到两条彩虹。

  水汽足水滴大才能彩虹成双

  彩虹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汽和太阳光,水汽的充足与否和季节、地域相关。

  从季节上讲,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夏季热对流天气较多,雷雨、阵雨天气频繁,又常常是急匆匆地下完雨就放晴,因此更容易看到彩虹。

  从地域上来说,彩虹的出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水汽条件,因此在我国南方,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的地方比较易见,出现双彩虹美景的几率也更大。比如,广西空气湿度较高,甚至有时候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美景。

  具备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后,想要看到双彩虹,空气里的水滴大小是关键。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决定了彩虹的色彩鲜艳程度。空气中的水滴大,彩虹就鲜艳;水滴小,彩虹颜色就黯淡。

  因此,想要看见双彩虹,空气中的雨滴需要较大,保证霓的颜色足够鲜艳,才可以被肉眼看到。

  另外,我们从地面上看彩虹是一个拱形,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完整的圆环。

  地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雨后空气中的水汽也会按照地球的曲面分布,因此,身处地球之外看到的彩虹,应当是完整的圆环形状。这也是为什么从飞机上看到的彩虹是完整的圆环形。

  一旦站在地球上,本来完整的彩虹便不再完整,这是因为另一半彩虹被地面挡住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新华社太原9月7日电(李国利、朱霄雄)9月7日13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一号02星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5次飞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京东数科招股书披露:拟发行5.3亿股 刘强东持股过半

9月11日晚间消息,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披露了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京东数科拟通过科创板发行不超过5.3802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国泰君安和五矿证券是此次发行的联席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末,京东数科整体营业收入分别为90.70亿元、 136.16亿元、182.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18年实现盈利,在2018年、2019年分别达到1.30亿元和7.90亿元,连续两年盈利。

从2017年到2020年6月,各报告期内的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4.69%、64.38%、65.77%和67.08%,呈稳步上升趋势。

招股书同时披露京东数科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目前京东数科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To F)、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To B)、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To G)三大块,营收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而三大业务版块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1%、22.27%和239.05%。

京东数科提出其业务模式为产业数字化联结(TIE)模式,即为客户提供“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这意味着京东数科是一家以新型To B服务模式为驱动的数字科技公司。

招股书显示,即便在2020年1—6月,京东数科技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5.67%。

从技术人才团队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在岗员工数为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约70%。招股书同时披露,京东数科本次募集资金的72%将用于与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升级相关的项目。

截至2020年6月末 ,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已积累各类模型超过1,000个,风险策略超过10万个,日均决策4.7亿次。

截至目前,京东数科已服务600家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100多万家小微商户、20多万家中小企业、700多家大型商业中心、超40家城市公共服务机构,营销网络覆盖300多座城市以及超过6亿人次。

此外,京东数科招股书还披露了部分正在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中心城市数据管控与知识萃取技术和系统应用和国家新区数字孪生系统与融合网络计算体系的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服务运营体系,以及国家工信部主办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面向人工智能先导区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等。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刘强东先生直接持有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8.86%,通过领航方圆、宿迁聚合、博大合能间接控制发行人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41.49%,共计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50.35%,通过特别表决权安排控制发行人的表决权总数的74.77%。 据此,刘强东为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一橙)

另附:京东数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pdf

 

延伸阅读

  • 美团点评发更名公告:去掉点评,只留美团
  • 微软称中国黑客网络攻击美国大选 外交部:没兴趣
  • 曾被指骗补,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可以卡国外脖子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乔俊婧_NBJ11279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内容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109822508@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站内容除了小平平( my.swjhq.cn)原创外,其它均为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