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贸发局:冀予人才优惠 引港青入琼

  【大公报讯】记者何玫海口报道:参加首届消博会的港澳台展商共95家。其中,77家香港展商主要集中在珠宝钻石、综合服务、食品、藥品领域等。

  香港贸发局华南首席代表吴文慧表示,本次贸发局在消博会上主要展示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及创新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她介绍,香港贸发局此次也带来了香港设计师在各项比赛中的得奖产品,旨在推广香港优质创意设计产业,助力製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谈到香港与海南的合作时,吴文慧表示,琼港两地关係密切,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港资佔海南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7%,两地可在多方面进行合作。比如,香港可协助海南从全世界採购优质的名牌产品,并在此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贸发局渠道也能将很多惠港政策分享给港商。

  另外,吴文慧表示,她注意到海南自贸港有很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如果当地政府能再给予其他诸如办公、购房、税收等其他多项优惠,就能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到海南自贸港发展。

佳节快乐/今年母亲节宠妈经济旺场\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北京报道

  图:每年母亲节,花卉市场销售生意红火。图为去年母亲节,北京市民在选购节日花束。\中新社

  智能按摩器材、金银珠宝、豪华大餐、美丽鲜花……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带动了一大波“宠妈经济”。在抗疫新常态下,内地民众对健康的关注不断提升,这个母亲节,孝顺子女们纷纷将礼物锁定为健康产品,不少人表示,特意挑选与健康有关的智能科技礼物送给妈妈。同时,由於内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烟火气”回归,不少人早早预定餐厅準备周日带妈妈吃一顿大餐。

  这个母亲节,妈妈们会收到什麼礼物?不少网友表示,此前的疫情改变了消费观,长时间的居家让大家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时,更关注产品对健康和生活的作用。按摩仪、智能腕錶、血压计等健康设备成为不少子女的首选,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空气淨化设备等亦销量火爆。

  金链送妈妈 也送婆婆

  同时,还有不少人选择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等传统礼物。“婆婆也是妈,所以给妈妈买礼物的同时也会给婆婆带一份”,80后高女士为妈妈和婆婆选择了同款黄金手链。而90后王小姐则给妈妈买了套5000多元的化妆品。她说,“妈妈为我付出很多,平时贵点的化妆品捨不得买给自己,趁着母亲节给她买套护肤品,希望她能永远美美的。”

  鲜花、蛋糕在各种节日中起着烘托氛围的作用。各地花店、蛋糕店早在节日前一周,就开始通过店内海报、微信平台等推广母亲节限定产品。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代表花束,销售量相比平时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隔空送礼 爱意满满

  除了送鲜花、首饰、健康礼品外,不少家庭选择在外聚餐,让常年在厨房操劳的妈妈轻鬆一下。“平时都是妈妈给全家做饭,这次我买了300多元一位的海鲜自助餐,带她去尝尝。”北京的陈先生说。

  餐饮品牌亦藉机推出优惠活动,北京多家老字号餐饮企业已陆续推出多款“母亲节限定”菜品。有餐厅推出用金瓜茸、香蕉、苹果、樱桃、火龙果等水果做成的心形的金瓜粒,以此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心意。此外,母亲节当天带着妈妈就餐还可以享受优惠和赠礼。

  另外,“隔空送礼”也成了一种新时尚。在上海工作的樊先生是名80后,父母在江苏老家。今年母亲节,他在网上订了鲜花和大餐,让捨不得花钱的父母享受一下生活。他说,现在网上预定非常方便,希望爸妈能偶尔换一种生活方式。

广州/“搞怪蛋糕”送母亲 感谢“选择我而非叉烧”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临近母亲节,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广东年轻用户中,与母亲节相关联的热词竟然还包括“叉烧”。母亲节自製叉烧菜谱、叉烧蛋糕(见图)等“搞怪”菜谱热传,成为母亲节“新习俗”。

  “叉烧”之所以热传,是因为粤语区几乎每个妈妈在被小孩气到时,都会有这麼一句口头禅:“生嚿叉烧都好过生你!”於是,各种粤菜美食博主纷纷在母亲节前夕发出“叉烧”菜谱,聊表心意:“感谢母亲选择了我而不是叉烧”。

  已为人母的广东美食博主“花师奶”,就率先推出母亲节专属食谱,在家自製“蜜汁叉烧”,吸引近3万人点讚学习。“鹹蛋黄叉烧”、电饭煲版“懒人叉烧”也在近日跃升成高热度高词彙,从侧面可见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下厨做菜。

  此外,一款“母亲节叉烧蛋糕”近日登上热搜。大公报记者看到,蛋糕本身和传统奶油蛋糕没区别,但会在蛋糕旁特意挂一块广式叉烧。有网友称:“为了证明你比叉烧好,母亲节每年都给妈妈送一份叉烧。”

  景点推专线 看遍“母亲花”

除了吃,带母亲出遊玩乐也是母亲节热点节目,不少旅遊景点为此推出母亲节专属风景线。广东华南植物园特在温室群景区举办“母亲花”主题花展,以萱草、鲁冰花、康乃馨等代表母爱的“母亲花”为主题花,倾诉儿女对母亲的思念、牵挂与祝福。

长春/90后妈妈:让孩子母爱中获得知识

  【大公报讯】记者卢冶长春报道:“五一”长假刚过,周日将迎来母亲节。近年来,越来越多90后从女儿变成母亲,身份发生巨大变化。时代的进步和自身的追求,让她们身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

  生於90年的余航有一名上小学的女儿,“总觉得还没学会怎麼照顾好自己,竟然就已经变成到母亲这个神圣而陌生的社会角色。”余航感叹道,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出生到上小学,这几年时间自己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孩子的课程安排得很满,母亲节那天是周日,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进度,特意约了一节母亲节的亲子诵读课。”大多教育机构的课程,都会选择在这一天的课程中加入母爱、亲子内容。余航说,“孩子的同学和妈妈还有选择亲子健身、亲子舞蹈、亲子插花的。”总之,对90后妈妈来讲,孩子们能在感受母爱时获得知识是她们看重的。

  “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小时候真的没有觉得妈妈很厉害,现在看来她就是个超人。”长春市民王婷笑着说,生於1991年的她有个5岁的儿子。孩子虽小,但很爱运动。“每个周末我或孩子爸爸都会找时间陪孩子踢球,赶上母亲节,我这个当妈妈的当然更想与孩子多亲近。”王婷告诉大公报,孩子现在喜欢踢球,等他再大一点準备让他接受一些专业训练,“假如他真的想以足球作为未来的职业,作为父母肯定会全力支持他。”

全球最大新冠疫苗车间封顶 年产30亿剂

  图:国藥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108号楼建设项目(新冠疫苗车间三期工程)主体钢结构封顶。\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据观察者网报道:5月6日,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毕,国藥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108号楼建设项目(新冠疫苗车间三期工程)历经70天建设,主体钢结构顺利封顶。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中国生物的新冠疫苗年产能将达30亿剂。

  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能够汇聚在此,离不开在场每一位项目设计者、建设者和监理者过去70天裏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奉献。我们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凝聚抗疫之力的中国速度、中生速度,为项目最终全面、按期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体钢结构封顶,只是完成了全部工程的重要部分,离项目的最终完成还有一段距离,希望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建设管理团队与项目各参建团队,继续坚守安全底线,追求卓越质量,保持激情和幹劲,攻坚克难,再创奇迹。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铜良表示,正是大家强有力的支持,才得以确保中电四公司500多名工人24小时昼夜奋战,才得以项目封顶这一里程碑节点的实现。在这砥砺奋进正当时的季节,让我们策马扬鞭再发力,以更加昂扬的鬥志,坚定“幹则幹好,幹则必成”的信念,不负央企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坚决落实“决战百日,献礼建党100周年”的誓言。

  隶属国藥 70天建成

  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道,中国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108号楼作为全球最大疫苗生产车间,同时也是全球最大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车间,工程质量和生物安全不容有失!从项目启动建设到主体钢结构封顶,70天的时间裏,国藥集团刘敬桢董事长及中国生物、开发区管委会等相关领导50多次赴施工现场督导,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鬥中,国藥集团中国生物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数次突破:58天建成国内首个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助力新冠灭活疫苗研发上市;97天建成第二个新冠疫苗生产车间,支持新冠疫苗产能跃升;64天完成分包装车间改造,确保新冠疫苗及时供应。

《自然》:中国疫苗填补世界供应缺口

  图:5月5日,一名身处突尼斯的中国公民(右)在一处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刊登的一篇报道说,世界衞生组织正对中国的两款疫苗开展紧急使用授权评估,一旦获批,这两款疫苗有助填补目前“新冠疫苗实施计劃”的供应缺口,让低收入国家实现大规模疫苗分发。

  世衞组织此前表示,分别由中国国藥集团和中国科兴公司研製的两款新冠疫苗已进入世衞组织紧急使用授权评估的最后阶段,最终结果有望近期公布。

  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站新闻板块的文章说,“新冠疫苗实施计劃”打算在2021年向全球分发20亿剂疫苗,但目前只完成约5000万剂;鉴於当前全球疫苗供应严重受限,对中国疫苗的需求非常迫切。

  文章援引孟加拉国国际腹泻疾病研究中心免疫学家菲尔道茜.卡德丽的话说,对中国疫苗的需求是巨大的。卡德丽指出,世衞组织审批流程涉及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生产质量方面的评估。获批疫苗可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採购对象。

  文章特别指出,对於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疫苗是唯一可及的疫苗。在巴西、土耳其、智利等正接种中国疫苗的国家,当地研究人员也已看到这些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效果。

学以致用/港生广州学医 立志悬壶济世

  图:在巡视病房的赵梓烽。\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穿着白大褂的港青赵梓烽总是特别精神爽利。就在2020年内地新冠疫情严峻的时刻,他穿上医生的白大褂,在前线抗疫过。“这段经历会让我一辈子都很自豪。”这位土生土长的“90后”香港青年,高中毕业后考到广东求学,花了4年时间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就读,就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从一名初出校园的青涩学生,成为了一名在前线工作的实习医师,不仅离他的中医梦又近了一步,还实现了他小时候在危险时刻“上前线”帮助他人的梦想。\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2003年沙士,赵梓烽只有六岁,他依稀能记得当时满屋的消毒水味和街上严峻的气氛。09年,H1N1流感病毒在香港肆虐,他不幸感染病毒,连日发烧、咳嗽,头昏昏沉沉。到医院就诊后,中藥和西藥并用,赵梓烽很快痊愈。那时父亲在家裏为他煲中藥,那股令人安心的味道,让赵梓烽一直难忘。“那时开始,我就对中医很有好感,很想学习中医,希望以后可以帮助别人。”

  白色的病床,浅蓝色的走廊,不时有家属推着病人进急诊室,医院气氛总是紧张而忙碌。赵梓烽从当年的学生成长为一名23岁的小伙子。在医生导师的指导下,他正专注地为一个病人抽腹水。完成小手术后,他鬆了一口气。“我会在医院实习大概一年时间,才算正式出师。”

  了解疫苗情况 鼓励家人接种

  赵梓烽从去年8月开始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实习。当时内地新冠疫情基本稳定,但仍有零星地区爆发感染。赵梓烽安排到了发热门诊实习。“那段时间,每天都有5、60个发热病人问诊,基本每天都从8点当值忙到下午五六点,有时加班加到夜晚十点多也试过。”赵梓烽说,其实那时候疫情还有零星爆发,广东亦是与境外连接密切的省份,每一个发热病人都是潜在的新冠患者。“说不怕是假的,如果连医生都怕,谁又能帮到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而我一直记得自己学医的初心,就是让更多病人治愈,所以我会一直都想加入前线工作。”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赵梓烽也不例外。过去他每到节假日都会回港和家人团聚。从去年香港疫情封关开始,中秋和春节,他都留在内地过节。其间,香港疫情经历了第三波、第四波爆发,让赵梓烽心裏很不是滋味。“家人都在香港,始终都会担心。我自己作为医学生,了解过疫苗的情况,疫苗已经有足够丰富的临床数据,效果很安全,我很鼓励家人去接种。”

  内地读书四年 自理能力提升

  从香港来到内地,赵梓烽距离小时候的中医梦想越来越近。他个人也成熟了不少。“我在暨大读了4年书,加上今年会实习一年,我觉得自己已经成熟独立了很多。”赵梓烽告诉记者,初来广东时,他讲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内地很多事物的不熟悉。“现在我手机支付、点外卖样样精通。”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希望实习完回到香港再进修,实现自己济世救人的中医师梦。

医衞协同发展 塑造健康湾区

  跨境执业

  截至2020年12月,已有96名港人、6名澳人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深圳长期执业,累计办理港澳医疗人员赴深圳短期执业註册392人次。

  投资办医

  截至2020年12月,港人在珠三角九市设置医疗机构31家,其中医院10家,门诊部15家,诊所4家,医学检验所1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

  技术研究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开展包括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在内的技术研究。\资料来源:新华网

港医多途径内地执业 通过内地医师资格认定

  图:大湾区生活便利,健身、娱乐去处多。赵梓烽每周都会到健身房健身,扫码进入健身房。\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香港永久居民;

  •2007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香港合法行医资格满5年;

  •具有香港专科医师资格证书;

  •在香港医疗机构中执业;

  •符合《执业医师法》及其有关规定。

  通过境内医师资格考试

  •根据《执业医师法》,内地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註册制度。符合报考条件的香港永久居民通过内地医师资格考试的,可申请内地医师资格。

  申请短期执业

  •在内地申请短期执业,有效期不超过3年。期满需要延期的,可以重新办理手续。需要注意的是,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应由内地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作为聘用单位。

  资料来源:史蒂文生黄律师事务所

湾区生活多姿采 好玩好吃好友多

  图:医院下班后,赵梓烽(右一)和香港师兄一起打边炉,有说有笑。\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作为医生,要想照顾病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所以我一直都有坚持健身!”赵梓烽边收拾衣物到运动包裏,边笑着对记者说。背起行囊,他来到停车场,坐进了一架私家车的驾驶席。“车牌是在内地读书的时候考的,平时会和朋友到珠三角周边逛逛,吃吃喝喝,挺多姿多彩的。”

  到附近商圈裏的健身房,赵梓烽刷脸验证入场,轻车熟路。“我基本每周都会来一次,算很自律了。”健完身,擦了一身汗水,正好电话响起,是暨大的一名香港师兄打来。“马上就到!”赵梓烽收拾完后,又驾车到一家小农莊,和几名暨大香港校友一起吃火锅。

  西藏骑行感受世界开阔

  “在大湾区的生活,虽然工作和学习有时非常忙碌,但閒余的生活非常自在。我在这边接触到‘剧本杀’、玩卡丁车,身边也有一帮好朋友,过得很开心。”赵梓烽告诉记者,他过去在香港喜欢骑自行车。“来到内地之后,我除了平时在学校骑车外,我还试过骑车到西藏玩,感受到世界是前所未有的开阔。”

  赵梓烽说,不少香港同龄人对内地、对大湾区了解不深,抱有成见,先入为主。大湾区好玩的、好吃的特别多,而且这裏结识到的朋友也非常仗义。“我觉得香港年轻人应该多上来看一看,感受一下这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