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必须成为下阶段溯源重点

  图:纽约医护人员将新冠肺炎死者遗体推出医院,送往临时冷藏车。\新华社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此前表示,世卫专家组到中国来已对“武汉实验室洩漏”这一假设进行评估,关于它的猜测应该到此结束,打上一个“句号”。但对于其他假设,比如有没有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出现洩漏,则应该打上一个“问号”。他认为,美国必须成为下一步溯源工作的重点,“它在全球有那么多生物实验室,包括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值得一提的是,21位中国科学家和1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学者日前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运用经典进化理论,有力论证了为何新冠病毒只可能来源于自然,而不可能是人为制造。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仲义表示,“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完美’的病毒,必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因为哪怕是最顶尖的人类科学家,也无法‘制造’一个完美适应人群的病毒。”文章认为,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相关病毒已经在野生动物和人群中经历了反复的互相感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了适应人体的突变。

德特里克堡纪录不良 曾与日本731部队交易

  图: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存放着全世界最致命也最具传染性的病毒。

  【大公报讯】记者刘凝哲北京报道: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Fort Detrick,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是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的生物化学武器基地。据报道,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存放着全世界最致命也最具传染性的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天花病毒,还有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如今的新冠病毒。任何一种病毒洩漏,都会对全人类带来严重危害。该实验室却有着多次不良安全纪录,20世纪80、90年代初,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曾险些发生伊波拉病毒洩漏事故,并曾发生过炭疽病菌被盗,致多人死亡和中毒的大丑闻。

  2019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突然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称实验室没有“完善的系统”来淨化废水。美疾控中心以“国家安全原因”为由,拒绝公布有关其决定的信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美多地爆发的同时,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全面恢复了运行。上述举动,引发全球舆论各界的密切关注。

  今年6月,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提到,公开资料显示,德特里克堡与侵华日军731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研究731部队方面的专家表示,从1945年9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的细菌战专家桑德斯调查日本细菌战有关情况开始,直到1948年11月东京审判结束,在此期间美军和日本之间达成了秘密交易。美国以豁免731部队成员战争责任为条件,得到了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利用。

航天前高管涉殴院士 开除党籍批准逮捕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7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张陶(男,57岁,北京市海淀区人,案发前任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博消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决定,给予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陶开除党籍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决定,给予张陶开除的政务处分。

  此前,一则“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陶酒后打伤两院士”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7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通报称,张陶即日起暂停履职、配合调查。7月5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综合事实认定和伤情鉴定情况,7月5日,朝阳公安分局已依法对张某刑事拘留。

京沪穗津渝培育国际消费 拓双循环

  图:3月8日,上海某商场通过促销吸引消费者。\中新社

  【大公报讯】记者朱烨北京报道:1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王文涛强调,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准确把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问题导向、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六大重点任务。要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

  要紧扣“消费”,高标准推进商圈建设,引领消费潮流风尚,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全力打造消费升级的新高地。要突出“中心”,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中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首发阵容的5个城市选择,既包括第一梯队也有第二梯队,因为既要向国际高水平对标,又要突出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将使内外双循环的联系更紧密,有助于带动内部消费,增强市场活力。

勇夺殊荣/重庆学生夺国际法学奥林匹克桂冠

  图:重庆大学荣获2021年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全球书状综合第一名。/网络图片

  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日前宣布,重庆大学荣获2021年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全球书状综合第一名。时隔15年,中国内地高校再次斩获该项殊荣,据悉,重庆大学连续14年参加该项赛事,本次更是击败了哈佛剑桥等强队。回想起炼成冠军的点滴,队员们表示,“魔鬼”训练异常艰苦,队员们非常投入的研写书状,获得好成绩,是一件努力终有回报的事。/大公报记者 韩毅重庆报道

  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要求参赛队伍围绕模拟国际性案件,进行多角度辩论,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书状撰写。重庆大学参赛队员由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姚丹、周熙玲、占永琪及2018级本科生曹嘉诚、邱健君组成。今年比赛主题关于四部分:疫情发生,某国采取隔离措施,是否侵犯人权;外交庇护;国际法院管辖权;错误击落航空器是否违反国际法。

  “比赛由全英文书状稿和口头评辩两部分组成,每支参赛队伍准备正反两方书状。评委由研究国际法的法律界权威专家学者组成,根据书状的深度、广度和引用的契合度、准确度评分。”周熙玲说。“模拟案件涉及情节复杂,要根据提出的4个诉求写书状,并进行全英文线上辩论。”姚丹介绍,模拟法庭竞赛跟普通诉讼不同,比赛要做的研究工作非常巨量,所有引用的东西都要求表明来源,例如引用国际法院什么案例,某个国际公约条约,学者哪本著作等。

  “谁查到错误多 奖励多睡1小时”

  回想起炼成冠军的点滴,姚丹表示,重庆大学法学院每年会选取英语好、绩点分数较高的学生,并针对赛事进行长期模拟训练。集训备赛过程非常漫长,每年9月至次年1月开始备战,脱产集训,准备书状;1月提交书状稿后,再备战口头辩论环节至3月开赛,直到4月国际赛结束。学校准备了一间模拟法庭教室,我们每天早上9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5点半,晚上7点到10点集中集训。

  “魔鬼”训练异常艰苦,队员们非常投入,屡次晚上被关在教学楼里。为了备战,她们回到寝室时,宿舍楼已关门。艰苦的备战不止于此,“每个人除了比赛,还要保研或准备出国,法学生还得准备法考。”周熙玲说,从早到晚在教室备战,回寝室后,还要准备期末考试。有时甚至睡在寝室楼的读书室里。

  成功源于艰苦付出。“我们并非英语母语学习者,比赛内容纷繁复杂,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和专著,恨不得和队友们‘扎根’在教室里。”姚丹坦言,“临近交稿时,每天只能睡5小时,比高三还辛苦。为鼓励大家校对纠错,谁查到书状错误最多,当天奖励多睡1小时。”

  顶级律所优厚待遇招才

  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茜表示,“国际法特别注重英文内涵,多年来重庆大学杰赛普队员毕业后,大多被最顶尖律所招募从事涉外业务。”姚丹介绍,该校杰赛普代表队师兄师姐们大多已在红圈律所(指中国最顶级的律所。包括金杜(KWM)、君合(Jun He)、方达(Fangda Partners)、竞天公诚(Jingtian & Gongcheng)、通商(Commerce & Finance)、环球(Global Law Office)、海问(Haiwen & Partners)以及中伦(Zhong Lun)八大律所)做律师,也有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还有负责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涉外法务。参赛为队员们敲开了国际顶尖律所大门。占永琪和曹嘉诚被评为百强最佳辩手,顶级国际律所高伟绅在颁奖典礼上向两位队员抛出了橄榄枝。

话你知/国际法学的奥林匹克竞赛

  比赛介绍

  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Philip C.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是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 ILSA)主办的专业性法律辩论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自1959年举办以来,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900余所大学参赛,是各国法学教育水平的集中展示。中国自2003年起连续受邀参加此项赛事。比赛要求参赛队伍围绕模拟的国际性案件,进行多角度辩论,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书状撰写。

  选拔要求

  第一轮为法律文书写作,主要考察参赛同学的法学基本素养、资料检索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和对当届杰赛普赛题的认识;第二轮为面试,综合考察参赛同学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参赛热情。

  比赛赛制

  分为Memo + Oral两部分:Memo部分,参赛队员依据组委会指定案例compromis及特定法律请求issue,写出Memo(相应起诉状和答辩状);Oral部分,参赛选手上场陈述所持观点,并接受法官提问,总共约为90分钟(提问时间计到选手陈述时间中);各部分分数比例为Memo 40%、Oral 60%。

  大公报整理

青春洋溢/团队成员 各展所长

  本届重庆大学杰赛普代表队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21岁,是包括此次参赛的哈佛、剑桥、耶鲁等570余支国际高校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打扮淳朴的队员们与普通学生并无不同,责任心强的姚丹讲话很有亲和力,但队友备战稍有松懈,她则会严厉提出批评;活泼伶俐周熙玲细心周到,和姚丹一起筛选比赛场地,选择网络设备、调试耳机、打光器等;优秀辩手占永琪淡定自信,表述时相当凌厉,很有职业律师气质。她们专业流利的英文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姚丹说,“平时喜欢看科幻、推理类书籍,爱好旅游和美食,最近在追剧《老友记》。”音乐是占永琪释放自我的方式之一,特别喜欢蛙池、秘密行动、五条人等乐队。“去年底临近交书状稿前一天,永琪忙里偷閒去了草莓音乐节。我严厉的批评了她,‘第二天要交稿,居然去音乐节,备战一点不慌?’”姚丹说。周熙玲友善劝慰,“队长姐姐不要把大家逼得那么紧,适度放松有益备赛。”

  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有着比赛之外可爱的一面。“今年初赛结束到复赛开始的间隙,我给大家放了四天假。占永琪和我选择去海南旅行放松,我们到蜈支洲岛潜水,还专程去了南山海上观音拜一拜,期望能够保佑我们顺利晋级。”姚丹打趣道。

淡定自信/临场实战 力辩群雄

  图:重庆大学杰赛普代表队在该校模拟法庭进行训练。/受访者供图

  占永琪大二时被选拔进入重庆大学杰赛普团队,其间经历了新队员培训、书面稿撰写、庭辩模拟等训练。正式比赛时,通过网络向多位法官、对手陈述己方的观点及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占永琪名列辩手成绩第30名,是中国内地高校学生最佳成绩。“为比赛付出的最大努力是时间的投入,每天从早到晚的集训持续了很长时间,获得第一是对我们努力付出最大的肯定。”淡定自信的占永琪已申请到伦敦大学学院国际法专业研究生。

  “庭审实际上是讲故事,力求更好的表述,需要和法官有更多互动。线上比赛的障碍是无法身临其境,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较难有效展示。”占永琪在比赛中发现,评辩要让法官信服,甚至让对手信服,并非“铁血冷面”凌厉,更需要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我们决定在摄像头前站着评辩,这样比坐着能更好用眼神、表情与法官交流互动。因此训练时,必须目视摄像头,包括进行面部表情、手势、肢体的细节练习。”占永琪表示,“为了口头表达更优异,把稿子背诵上场评辩,有可能突然忘记。不能格式化、模块化,需要灵活运用,把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临场点对点进行战略改变。无论对方提出了什么观点,都可去反驳,更容易出彩。”

香港内地人•物•情/港青过关斩将 如愿南沙任公职

  图:香港青年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跟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的进度。\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入职广州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之前,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的香港青年洪逸曦,很难想像自己戴着安全帽、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工地上盯着项目进度的样子,也很难想像自己有一天对工程项目了解渐深甚至去报考专业资格考试,过关斩将,湾区就职。作为广州公职机构首批招聘的港澳人才之一,在湾区的一个小岗位上,洪逸曦背靠祖国,迎来人生更大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在大湾区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帅诚

  北上读书之前,洪逸曦一直生活在香港,甚少出远门的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2014年,他被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在这样一个人生重要时刻,洪逸曦很是犹豫,思量再三,洪逸曦觉得在香港按部就班、走一条可以预见四年后发展的路太安逸了,他更想锻炼一下自己、想突破自我和变得更加独立,因此洪逸曦选择了清华大学,到经管学院主修经济与金融。

  看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是洪逸曦选择北上读书很重要的原因。带着好奇和一丝不安,洪逸曦来到北京。干燥的气候,偏辣的食品,让洪逸曦有一点不适应,但内地生活带来的更多是惊奇:网购、网约车、共享经济……这些在香港无法想像的体验,让他对内地经济发展之迅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从清华大学毕业,洪逸曦回到香港就业有很好的选择。不过,洪逸曦毕业的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风头正盛,在这样一个同样重要的关口,洪逸曦又一次选择北上,“我希望能在大湾区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体验高铁往返之便捷

  2019年底,还在深圳工作的洪逸曦,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发布的招聘信息,顿时眼前一亮。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和环境条件,招商引资的岗位,面向港澳青年……诱人的条件让洪逸曦心动不已。洪逸曦马上投递简历,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面试机会。

  面试前,洪逸曦专门到南沙进行实地考察,亲自体验高铁往返之便捷,以及生活配套之便利。与此同时,他对南沙的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和产业园管理局都做了深入了解,才胸有成竹的走进面试场地。通过层层选拔,洪逸曦最终很荣幸地成为产业园管理局的一员,同时也是首批在广州担任公职的港澳年轻人之一。

  再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生活,洪逸曦并没有“人生地不熟”的感觉,反而很快地融入其中。洪逸曦发现自己面临的困难也不小,其中最大一个难题,就是他主要负责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这是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和香港合作办学机构,该项目将于2022年5月末竣工验收。如今除了完成财务、投资、合同、计划管理这类本职工作之外,洪逸曦还要学习工程方面的知识,辅助同事进行现场巡视,了解现场工程的进展,他幽默的用“买一送一”来形容这种跨领域的学习。

  涉足跨领域不断进修

  涉足跨专业领域,洪逸曦很庆幸自己得到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在专业同事的手把手带领,以及閒暇时间自己的不断进修学习下,洪逸曦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很快就可以独立在现场介绍项目进度等情况。另一方面,为了让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工作,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不定期邀请专业咨询公司和设计公司等来做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园林设计、技术管理等,让新员工不断充实自我。

  “我正准备报考造价工程师。”在跨界领域收获丰富的洪逸曦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会在这里幹到2022年!”对于未来,洪逸曦信心满满,“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我希望自己能继续担任连接港澳和内地的桥梁,继续在招商引资岗位工作,吸引更多企业来到南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