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增确诊病例2例 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记者17日从安徽省卫健委获悉,2021年5月16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在六安市),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5月13日至16日24时,安徽省共报告确诊病例7例,其中合肥市2例,六安市5例;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7例(均在六安市),均在医学观察中。

  截至5月16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8例,目前在院治疗7例,累计治愈出院98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人;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治愈出院3例;累计报告医学观察3094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52人。

中国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面对面丨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倒逼我们自主创新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就此开启。《面对面》栏目专访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天和核心舱责任总设计师杨宏。

  中国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中国空间站工程在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依次围绕核心舱完成组装建造工作。这样高密度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从未有过。11次任务环环相扣,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在天上验证,并进行分段评估,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建造工作,进而决定“下一步走向”,可谓是“步步惊心”。

  杨宏:这次天和核心舱4月29日发射以后,大家经常说的就是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的时代,但是我想说的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只是我们新的开始,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舱要在轨进行关键技术的多项验证,验证过后还要在轨评估才能进行组装建造,组装建造完成后还要开启十年的长寿命,通过航天员的维修、维护、延寿还要更长的时间,后面任重而道远,这只能说是一个开始。

  运补给、加燃料、收废物 天舟货运飞船功能有多强?

  核心舱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舱段,是整个空间站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空间站的控制功能核心,除此以外,还配置全套生命维持装置和一定规模试验设施,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以及科研所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可以说从居住区、工作区到科研区一应俱全。

  核心舱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后,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发射天舟货运飞船。

  杨宏:天舟二号运上来的是航天员生活补给,我们的维修备件还有科学实验设备,运送上来的货物进到里面以后,由航天员安装到位或者做科学实验。

  天舟货运飞船对接上来以后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空间站补加燃料,带着推进剂带着燃料对上以后就像空中加油一样,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接上以后管路就自动连通了,源源不断地给空间站进行燃料补给才能使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

  空间站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存放到货运飞船当中去。当货运飞船的任务和使命完成后要脱离空间站的时候并不返回地面,而是带着空间站的垃圾返回到预定的海域,进入大气层当中烧毁。

  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把粮草供给和燃料运达空间站后,接下来要发射的,是载人的神舟十二号飞船。据了解,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在轨驻留3个月。

  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倒逼我们自主创新”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921工程。工程确定了三步走战略,而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战略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在这一年,29岁,刚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的杨宏被调入中国载人飞船总体室从事飞船研制工作。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距离地球400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于2010年开始全面使用。这是一项国际太空合作的计划,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主导建设,曾经有19国的宇航员乘坐美俄两国的飞船造访过国际空间站。但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 冻结了中美官方航天合作,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杨宏:其实就是说国外的长期封锁反倒倒逼了我们的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甚至说我们想跟着别人后面跑人家也不带我们玩儿,所以必须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立足于我们中国的力量来自主进行研发。

  往大了说,我们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举一国之力,也就发挥我们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全国大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小了说,我们航天的一整套的体系可以指导我们航天系统内外乃至全国各个领域齐心协力,按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范,来完成我们空间站的这个工程任务。

  空间站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布局 避免“卡脖子”

  2006年,天宫一号正式立项,其目标是在太空建立中国的第一个太空实验室,杨宏担任天宫一号的总设计师。

  2011年,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杨宏开始担任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如何实现从“空间实验室”到“载人空间站”的迭代和升级,成为杨宏和他的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

  杨宏:空间站设计之初我们就做好了受国外封锁或者“卡脖子”这样一个准备,比如像元器件、原材料,我们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做了布局,去规避一些技术上的风险。比如我们空间站要有高速的科学实验数据要传输,那就要用到高端的宇航级的高速处理的芯片,那这些芯片我们就提前布局,立足于我国的力量自主研发,等我们提前布局研发出来以后,我们就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

  记者:这种宇航级别的高传输功能的芯片如果要想买的话,买得来吗?

  杨宏:应该说我们是买不来的,所以开始抱定了我们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干。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行业,再到一个企业,还是到一个个人,都应该靠实力来说话,只有有了实力才会有话语权

  中国空间站不如国际空间站重 如何理解?

  未来建设完成的中国空间站的总重要比现在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轻,在拿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做比较时,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一重量上的不同。

  杨宏:从规模上来讲,我们不如国际空间站。但是我们不跟国际空间站比规模、比效益,我们发展空间站的目的是支持大规模的开展空间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比如在重量占比上来讲,我们科学实验所用到的设备重量比起整站重量的占比,我们相对来讲是比较优的。那么我们在供电整个发电功率当中,用于科学实验的供电支持也相对是比较高的。与国际空间站相比,我们中国空间站是处于后发。很多技术在发展,所以我们的建造周期是可以大大压缩,吸取之前国外空间站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我们组装、建造和运营的成本,最大程度去支持科学实验。

  中国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设计寿命10年。在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为全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服务。

  原标题: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空间站工程今明两年要11连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安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2021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安排部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孙阳带领工作组赴安徽指导六安市和合肥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

  工作组先后调研了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管控社区等地,指导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社区防控、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等工作。

  孙阳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把“快”和“严”贯穿到防控的各项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科学精准、坚决果断,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处置好疫情,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跨越“黑色九分钟” 盘点天问一号“落火”三大难点

  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天问一号“落火”不仅面临着三大难点,而且要跨越“黑色九分钟”,可谓是“步步惊心”。

  “落火”三大难点

  火星是目前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但在人类已实施的47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只有25次。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中(着陆火星19次、着陆火星卫星3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

  北京时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图为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模拟图。 张高翔 摄

  “落火”会有哪些难题?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总结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面临着三大难点。

  难点一,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增加了着陆的不确定性。火星表面有一层稀薄的大气,与月球和地球的环境截然不同。耿言表示:“月球没有大气,着陆过程完全靠反推发动机减速,干扰因素少。但我们对火星环境的了解非常有限,也没有经过飞行验证后的数据,火星大气稀薄且受季节、夜昼、火星风暴等影响非常不稳定;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也较地球更为严重。这些都会带来很大风险。”

  难点二,着陆过程较为复杂,9分钟内要完成多个动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指出,天问一号整个着陆过程需要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着陆缓冲等多项技术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的失败。

  难点三,距离遥远,全程只能靠着天问一号自主控制。耿言表示,天问一号着陆时,火星和地球的距离达3.2亿千米,无线电信号一来一往约35分钟,地面不可能直接遥控,所有动作触发条件的测量、判断,所有动作的执行,包括最后阶段通过拍摄着陆区的图像并选择满足条件的着陆点,均是自主测量、自主判断、自主控制。

  跨越“黑色九分钟”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需要在9分钟内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图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进入、下降、着陆”这一阶段是火星探测最关键和核心的环节。此前国外已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大多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折戟”而宣告失利。

  孙泽洲表示,天问一号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此外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如今天问一号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在成功着陆后,进入舱和“祝融号”火星车会先后完成坡道及太阳翼天线展开,火星车在第一时间将成功展开的消息传回地面。一切准备就绪后,火星车将自主驶离着陆平台,抵达火星,开始新的征程。

  据介绍,“祝融号”火星车搭载了6台科学载荷,分别是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地形相机。这些科学载荷有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将带来火星的第一手资料。

  后续,“祝融号”火星车以3天为一个工作周期。受火星苛刻的环境影响,火星车每次只能“工作”一两个小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感知、科学探测、数据下传等。更多有关火星的未知秘密,正有待“祝融号”去探索揭秘。

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1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记者张帅摄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今年4月经济运行成绩单。统计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8%,比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2%。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12.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2%、11.6%。分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75.9%、43.0%、29.4%、13.5%,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

  4月份,服务业保持增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6.2%。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14个月高于临界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5.0%。同时,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明显加快,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1.8-5.7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7%,连续3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此外,市场销售延续恢复态势,网上零售快速增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4.3%;环比增长0.32%。

 

内地在线教育乱象

  图:在某教育展上,观众在观看猿辅导宣传。\网络图片

  1 超时超长收费

  •高途课堂某期青少年学习能力特训营,长达100课节,收费3880元,需要一次付清。《关於规範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线上培训,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2 交费易退费难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在线教育”,有超3000条投诉,几乎全是退费难的投诉。

  3 教师资格难辨

  •多家在线教育APP上的名师只显示教师资格编号,还有的只显示“已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甚至有的老师介绍中,没有显示是否获得教师资格。验证教师资格需要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公布,家长难以辨认真伪。

  4 真演员假名师

  •2021年1月份,作业帮、猿辅导、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机构,被曝光使用同一名演员在各自的广告中扮演名师,这位“名师”一会是“教了一辈子数学”,一会是“幹了40年英语老师”。

  5 玩弄文字欺客

  •不少在线教育课程显示是“1对1”,但有报班的孩子家长表示,“1位老师对1个群,也就是一个班级。在软件内老师会收到学生的作业,她会鼓励或纠正。就像老师给孩子改作业一样的,既是1对1班级,也能1对1。”

  6 骚扰电话不断

  •不少网友吐槽,“报了一次网课,沪江给我打了2年电话。”“早道日语只是註册了个他们的软件,给我打了3年电话。”“在新东方APP客服问了一次问题,就开始天天打电话轰炸了。”

热点短评/为教育回归本质敲警鐘\大公报记者 何德花

  内地知名在线培训机构作业帮和猿辅导因虚假宣传、虚假价格等问题,被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的消息,戳中了“虎妈”“狼爸”们的痛处:如何安放教育焦虑?随着各年龄层“鸡娃”大军的不断扩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将孩子送进辅导班已成为多数家长的不二选择。

  望子成龙,是所有“中国式家庭”中父母的共性。从家长角度看,教育已成为普罗大众获得社会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家长们担心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惜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只为把孩子“鸡”成牛蛙,“鸡”进名校,“鸡”进上流社会。而课外随处可见的辅导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下,辅以“轰炸”式的广告宣传煽动、强化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不断切换“军备竞赛”模式推波助澜,把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功利的教育生态倒逼家长们不断“加槓杆”。

  教育不是商品,做教育不是做生意。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为公众诟病时日已久,虚假宣传、“注水”资质、不实评价、诱骗交易……让教育陷入逐利漩涡。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从家长出发,是化解焦虑根源,而良好的教育土壤和环境,以及公平的教育资源是家长能真正放下焦虑的良方。整顿、顶格处罚校外辅导机构,是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敲响警鐘。

特 稿/“过江龙”来港拓业务 年薪近百万聘奥数老师

  图:学而思的奥数课堂。\网络图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不仅在内地,课后补习也是香港中、小学生放学后的必备“节目”。香港教育学院此前一项调查显示,逾半香港中学三年级学生都进行补习,到了中学六年级,这一比例更升至72%。在此背景下,近年越来越多的“过江龙”来港拓展业务。

  2018年12月,内地中小学在线教育品牌“学而思”在旺角太子租下十几万呎商厦作为其在港第一个教学点,开出年薪90万港元招聘奥数教师,消息引起香港各界关注。“学而思”香港官网称,平台以全港小学生为对象,主打小学奥数和思维训练,吸引不少学生和家长体验。

  截至今年4月底,内地已共有55家教育企业在香港或美国挂牌上市,其中在港上市30家、在美国上市25家。在内地,学生出国留学和参加考试最常去的补习学校是成立於1993年的“新东方”,其在2006年成为内地首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学而思”成立於2003年,专注中小学课程补习,是继新东方后内地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内地第一家赴港上市的教育企业是枫叶教育,其上市时间是2014年11月,而截至目前,在港上市的内地教育企业已达30家,涵盖了幼儿园、K12课外辅导、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在内所有辅导业务。因为香港和内地一样补习风气盛,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停课不停学”,在线补习教育更受到学生家长欢迎。 大公报记者 张帅

港澳23科研机构 准牵头申报国家重点项目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科学技术部10日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劃“数学和应用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显示,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的23家港澳科研单位,可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劃项目。

  该指南明确申报资格要求指出,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註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

  获得申报资格的23家港澳科研单位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恒生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职业训练局、製衣业训练局、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和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

  科技部最新发布的申报指南表示,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珠峰峰顶设隔离线 内地与南坡零接触

  图:5月9日,医生为进入珠峰大本营的人员进行手部消毒。\新华社

  【大公报讯】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报道:据外媒报道,位於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已有至少17名登山者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西藏自治区登山管理部门与珠穆朗玛峰所在地政府5月9日在珠峰北坡登山大本营召开会议。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表示,得知尼泊尔南坡出现疫情后,西藏登山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了各个环节疫情防控措施。由於南北两侧登山路线不同,因而珠峰顶峰的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他称,登山管理部门会在峰顶一侧设置隔离线,禁止南北坡的人员及物品在峰顶互相接触。

  据悉,珠峰位於中国和尼泊尔边境,攀登路线分为尼方一侧的南坡和中国一侧的北坡。“除了在峰顶外,登山者在南北坡攀登路途中没有机会碰面。”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说。

  除了制定峰顶预案,北坡大本营今年也採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记者在现场看到,营地外约300米处设有防疫卡点,营地採购人员等外出返回营地时,需进行全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