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真空管磁浮线 时速1000公里

  图:秒速300米“让子弹飞”

  【大公报讯】据科技日报报道:5月24日上午,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挂牌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工程奠基仪式成功举行。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高速飞车)项目,是山西省委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发力抢佔轨道交通科技前沿的重大决策部署。项目将先期建设一条全尺寸试验线,为未来超高速飞车提供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关键技术试验平台。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马铁华介绍,高速飞车透过超导磁悬浮技术与地面脱离接触来消除摩擦阻力,利用内部接近真空的管道线路来大幅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实现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近地飞行”,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和经济可控的特点。马铁华说:“高速飞车可以达到300米/秒的速度,相当於是传统子弹的速度,真正是‘让子弹飞’。”

  马铁华介绍,高速飞车採用的低真空、磁悬浮两大技术使其在速度方面拥有着远远超过现在高铁350千米/小时的潜力。未来高速飞车的速度很有可能还要超过1000公里/小时,甚至达到3000公里/小时、4000公里/小时的速度。

中国北斗产业 2025年总值万亿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5月26日,在中国南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透露,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北斗导航系统相关产品已服务於120余个国家和地区,面向上亿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已经建成完整、自主可控的北斗产业发展产业链,与北斗相关的芯片、模块、板块等关键基础产品的性价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2020年,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双星定位到启动设计、从试验验证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目前,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準。本届年会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的第一届年会。

31省份新增19例确诊病例 其中2例本土均在广东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广东1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60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71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2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07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038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2236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57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4例(均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1例(境外输入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2例(境外输入36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797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36例(出院11561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1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6091例(出院1133例,死亡46例)。

大连轿车撞人致5死5伤案续:嫌疑人被批准逮捕

  据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26日,大连市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大连“5·22”案件犯罪嫌疑人刘某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5月22日,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投资失败无法接受,失去生活信心,遂产生报复社会心理。11时40分许,刘某驾车沿唐山街行驶至五惠路路口时,在等候绿灯指示后突然在7秒钟内将所驾车辆车速从0时速加速至108公里/小时(该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并冲闯红灯,以驾车冲撞路人的极端方式实施犯罪,造成5死5伤。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将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据新华社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将于6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审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等。

  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21年4月下旬,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强化口岸建设和监管的规定;对境外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之间的货物和物品进出口,明确以自由进出为原则、负面清单管理为例外的管理原则;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2021年4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二次审议稿,共八章、五十七条,面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28日。

穗港澳少年体验农耕传统教育

  图:两个学生一起提着採摘的满篮子蔬菜,走过阴凉的菜棚。\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烈日之下,来自穗港澳的小学生头戴草帽,有的蹲在绿油油的田畦採摘蔬菜,有的合力提着菜篮子走过荫凉的棚架……20日,第五届越(越秀区)港澳三地青少年农耕体验营开营,来自香港、澳门及越秀的200多名青少年齐聚广东四会,体验农耕乐趣。

  据了解,项目迄今已举办至第五届,累计组织超过1700名穗港澳青少年进行农耕体验。今年体验营结合疫情防控需要,首次依讬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组织一二年级的港澳学生跟随五六年级的本地学生开展为期一天的体验活动。

  带队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老师告诉大公报,这次活动内容包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等爱国主义教育,体验耕地、播种、植树等传统教育,参观金融体验馆等国情教育,是历届以来参与学生年龄最小、体验内容最多、学习类型最广的一次。

  “以往都是带香港、澳门的学生过来参加体验营,这次是我自己的小孩过来,感受特别深。”身为越秀区香港地区组政协委员,同时又是参与本届活动的港澳学生家长,何宇力对体验营讚不绝口,“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港澳青少年能够直观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传统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进爱国情怀,让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薪火相传。”

深无人驾驶地铁试验 最高时速120公里

  图:深圳地铁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列车。\大公报记者黄仰鹏摄

  【大公报讯】记者黄仰鹏深圳报道:深圳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地铁20号线一期工程列车热滑试验20日顺利完成,试验最高时速达到120km,标志着该工程供电等系统施工质量及各项参数已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的要求,深圳地铁将迈入无人驾驶时代。

  “热滑试验”是在地铁线路送电的情况下,依靠地铁列车自行运行,对地铁供电、信号、通信、线路、机电等系统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的试验方式。由於深圳地铁20号线一期工程是全国首条採用车—车通信信号系统的地铁项目,也是深圳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面临着高标準、高质量等方面的新要求,这也意味着此次“热滑试验”节点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深圳地铁20号线一期起於机场北站,止於会议中心站,全线均位於宝安区,远期预留延伸到东莞的条件。线路全长8.43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5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採用A型车8节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设机场北车辆段。

5G、北斗导航等技术加持 我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近几十年,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铁路、公路网络。从1987年的0公里到2020年的16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后来居上,已成为全球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高铁里程则达到3.79万公里,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中国开始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有媒体估算,如果将中国所有的高速公路首尾相连,足可以绕地球近4圈。与此同时,5G、北斗导航等新技术,更为中国高速公路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自动除雪等,亦将陆续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领域,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国也开始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中国铁路和公路总里数不断增长,将内地一线城市与二三线的乡镇交通逐步打通,缩短了各地往来的距离,不仅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亦方便了民众出行和流动,更构成了综合国力的提升。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足足晚了几十年,但却能后来居上。1987年时,中国高速公路尚“一无所有”,到了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6万公里,首次超越美国,此后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16万公里,覆盖99%的大中型城市,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近4圈。

  光伏路面 汽车边走边充电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速公路不只有“长度”,更有“智慧”。201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指出,推进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9个省市试点智慧公路建设,包括应用5G、北斗导航等新技术,支持自动驾驶、自动收费(根据车辆行驶里程自动扣取费用);实时监测、预警路面状况,遇到结冰等情况,可自动启动路面下铺设的加热电缆进行除雪工作;在高速公路两侧或路面增加光伏(太阳能)发电设施,令电动车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充电。

  “八纵八横” 占全球总里程2/3

  从“中国名片”到“新四大发明”,高铁已经成为见证中国发展的新标签。与中国高速公路一样,从“零”起步到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中国只用了十多年时间。2020年底,中国高铁里程近3.8万公里,较5年前增加了近1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都有了高铁。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正式开通,标志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铁时代”。到2020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高铁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八纵八横”规划中近7成高铁路线已开通,覆盖了95%的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

回顾历史/零的突破 沪嘉高速1988年通车

  图:1988年10月,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群众举行庆祝典礼。\资料图片

  1988年10月,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在上海通车,这条总长度20公里的高速路联通上海市区的中环沪嘉立交桥以及嘉定南门交通枢纽,将原本两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鐘,揭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同年,另外2条高速路也相继通车,内地高速公路里程从0公里上升至147公里,结束了中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时任沪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的副总工程师张奎鸿回忆,这条公路在当年一度引发激烈争议。支持者认为,上海交通运输条件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建设新公路。反对声音认为,高速公路成本太高,而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并不发达,无必要修建时速120公里的高速路。最终,上海还是通过了这一方案。

  自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迅速发展。2012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6万公里,首次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万公里,稳坐“全球第一”宝座。 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国产高温超导磁浮 挑战603公里时速纪录

 

  去年底,中国国家铁路局曾表示将在未来5年推进中国轨道交通取得科技新突破。今年伊始,中国轨道交通科技便传来好消息。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且自主制造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1月13日正式在四川成都启用,这条试验线也是世界第一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真车试验线,标志着中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巨大突破。

  据了解,首架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设计时速高达620公里,与低温超导磁浮相比,高温超导磁浮的自稳定性更高,是国际上认可的高铁快速运行技术。目前,大气环境下陆地交通最快速度纪录时速为603公里。中国高温超导磁浮列车设计时速更高,有望可以创造新纪录。

  中国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曾经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着重推动中国铁路的科技创新,包括研发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高温超导磁悬浮工程化样车试验线正式启用,无疑是中国攻克高速磁悬浮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有消息指,接下来,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1到2条商业运行线,之后形成规模发展,建立世界领先的磁浮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