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港员工居所全员核检

  图:深圳盐田区设置了多个临时检测点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郭若溪深圳报道:自5月21日深圳市盐田区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以来,已累计排查出7例无症状感染者,初步判断传播链与港口作业有关,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5月26日晚,深圳全面扩大核酸检测範围,对只要在盐田港工作的居民所居住的小区楼栋,採取封闭方式进行管控及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深圳市衞健委最新通报,5月21日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已累计判定密接者、次密接者450人,累计排查管控重点人群和一般接触者159917人。

  深圳市疾控中心对个案1-5进行了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5人相同区段的新冠病毒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9.99%,均属於在英国出现的变异毒株,可以认定上述5人属於同一感染来源或同一传播链。

  据深圳市盐田区常务副区长胡朝阳介绍,目前盐田区正按照“一组对一人”的模式,再次全面排查国际货轮上有关重点人员,全面核实上船作业、在附近区域作业等可能构成接触的人员,确保应核尽核。对盐田港区全员共7395人实行“一天一检”,对登轮作业重点人员,参照跨境货车司机,严格实行作业期间“两点一线”集中管理、集中居住等举措。

  截至25日,深圳全市已接种新冠疫苗1123.82万剂、806.51万人。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举殡 病人学生泪别

  图:5月26日,人们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内送别吴孟超院士。\新华社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26日8时30分,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国际歌》乐曲中,人们向吴老告别。22日13时02分,吴孟超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从23日起,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搭建灵堂,吴老亲属、生前挚友、学生、患者纷纷向吴老遗像鞠躬、献花。

  大厅裏,吴老遗像两边的輓联勾画了泰斗的一生:“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肃穆的背景中,遗像中的吴老依旧面带熟悉的笑容。他注视着后辈学生们,慈祥而带着期盼。

  谈起吴老,当年的患者及家人忍不住泪水涟涟。受吴老救命之恩和多年照拂,医患之间的情谊早已深埋心中。

  雄壮的《国际歌》使得肃穆哀思中似乎有了几分催人振奋的力量。在吴老身边工作十余年的张鹏告诉记者,《国际歌》是吴老最喜欢的歌曲。他生前常会自己放来听。26日一早,不少民众来到龙华殡仪馆与吴老告别。前来送花的刘女士是患者家属。她为吴老的医德深深感动。

  阴雨中,花圈和花束不断送来。“国士无双中国脊樑,先生一路走好!”“医者仁心吴爷爷一路走好”……花束上,民众纷纷留言。

  另据新华社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锺南山院士为吴孟超院士送来了花圈輓联,輓联上写着:沉痛悼念吴孟超同志。今天,我们再送吴老最后一程!

国藥两针接种后14天 保护率78.1%

  图:工作人员在国藥集团生产基地质量检定部门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纯度检测。\新华社

  【大公报讯】据环球时报报道:记者5月25日从国藥集团中国生物了解到,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国藥集团中国生物发表的《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成人COVID-19感染的保护效力评价》。报告依据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分析了中国生物所属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BIBP)、武汉生物製品研究所(WIBP)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这是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也是中国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首次发表。

  本项临床研究的两款疫苗WIV04和HB02分别由武汉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和生产,所用毒株(WIV04和HB02株)分别分离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两名患者。病毒株在合格的,来自WHO的Vero细胞系中进行培养增殖,随后进行灭活和纯化。所有疫苗和安慰剂均由中国食品藥品检定研究院检定,编盲后的每支疫苗以唯一编码、外观相同的单剂量小瓶进行使用。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生物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两针接种后14天,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且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以上。WIV04疫苗组保护效力为72.8%,HB02疫苗组的保护效力为78.1%。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疼痛,程度轻,具有一过性和自限性。

生态宜居/绿色健康低碳 港企南京建“共生城”

  图:港企在南京江北新区建“中瑞健康共生城”,将瑞典成熟的生态城市模式引入中国,创建一个集节能环保、科技改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示範园。图为南京江北新区智能製造产业园。/资料图片

  “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导区”在南京市最新公布的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劃中格外瞩目。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南京江北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绿色发展“示範区”。5月25日,中瑞共生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香港)董事长、迷你硅谷创新集团董事长刘瑞宸表示,“我们选择南京江北新区建‘中瑞健康共生城’,意将北欧国家瑞典成熟的生态城市模式引入中国,创建一个集节能环保、科技改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示範园,推动中国与北欧在新医藥与生命健康产业合作。”/大公报记者 陈旻南京报道

  2016年12月21日,刘瑞宸与南京签署共建“中瑞健康共生城”合作意向书,引进瑞典“共生城”理念与工程方法,以及瑞典先进创新技术,结合中国发展现状,在内地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迷你共生城”。

  数字化分析 优化区域微气候

  多年侨居欧洲的刘瑞宸是瑞典WINNOC创新中心主席。他介绍道,选择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是因为这裏是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承担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发展先导区。已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中计劃通过场地环境微气候的物理性和数字化分析研究,合理布局建筑形态,优化区域微气候,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开拓江北新区新时期建设新高度。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构建结合生态技术的医养康养大健康产业布局为主导,为积极应对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趋势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后可大幅提升南京战略枢纽地位,为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示範样本。

  对於此项合作计劃的缘由,刘瑞宸介绍道,“中国领导人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发展。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瑞典斯德哥尔摩‘共生城’典範——哈马碧滨水新城时,给予高度评价。我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南京中瑞健康共生城计劃也因此於2013年诞生”。

  瑞典的“哈马碧”(Hammarby)原是一片土壤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瑞典在申办2004年奥运会失败后重建的生态新城。从资源的低消耗到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从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网络到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哈马碧生态城的成功为全球生态城市规劃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是世界公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案例。

  如今,南京江北新区在“十四五”规劃中提出建绿色发展“示範区”,以长江大保护为统领,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普及推广绿色循环生产方式,确保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达线达标。

  刘瑞宸认为,“低碳发展是共生城 ‘生态之城’的基础,也是人、建筑与自然协同共生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我们引进运用瑞典等北欧整体的生态循环科学系统的工程方法,统筹能源、垃圾处理、供水和衞生、交通和运输、景观规劃、建筑和城市功能等区域各子集之间的协同共建,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构建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首个示範园

  刘瑞宸进一步介绍道,“中瑞健康共生城”不仅是生态之城,更是生态、产业、人文、智慧四者的整合共生,以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产业之城”将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作用。集国际创新产业落地、技术研发、创新孵化、完善产业链的生命科技产业生态,构建医教研养护居”六位一体化的碳达峰碳中和健康社区。“人文之城”是共生城的核心,是建立大健康体系的基础。而“智慧之城”将科技资源充分融合,由区域网络效应驱动,形成产业技术迅速成长与发展的原动力,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加速大环境下,运用管理干预,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教育全体系,让科技改善健康、服务於民。

  对於“中瑞健康共生城”的前景,刘瑞宸表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劃中关於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中瑞健康共生城”带来机遇。共生城的模式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範,备受中国和瑞典政府的重视。刘瑞宸期待南京的项目合作成为中国与北欧在新医藥与生命健康产业合作、碳达峰碳中和生态循环的第一个示範园,成为中国“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先锋。

生命科技产业园 5欧洲上市企落户

  【大公报讯】记者陈旻南京报道:位於南京市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的“南京中瑞健康共生城”,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东南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与中瑞共生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香港)五方共建,项目内容含国际大学医院、国际医学院、国际应用医学研创园、健康养老公寓、高级瑞典健康生态公寓在内的医学共生综合系统,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0亿元人民币。

  刘瑞宸说,他们正积极导入新医藥与生命健康产业链中的重点项目有新医藥临床试验国际平台——国际标準I期临床试验病房、生命科技产业园和国际肿瘤康复医院。其中生命科技产业园引进生命科技领域5家欧洲上市企业、培育5家中国上市企业、孵化境内外100家创新型生物医藥企业。

全国碳市场拟6月底前上线交易

  图:去年,中科院大气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旨在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记者马静北京报道: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拟於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準备工作。据介绍,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陆续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等技术规範,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等市场管理规则,并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配额核定等工作。近期,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註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

  据悉,2011年以来,中国在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今年3月,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人民币。

山西建真空管磁浮线 时速1000公里

  图:秒速300米“让子弹飞”

  【大公报讯】据科技日报报道:5月24日上午,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挂牌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工程奠基仪式成功举行。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高速飞车)项目,是山西省委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发力抢佔轨道交通科技前沿的重大决策部署。项目将先期建设一条全尺寸试验线,为未来超高速飞车提供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关键技术试验平台。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马铁华介绍,高速飞车透过超导磁悬浮技术与地面脱离接触来消除摩擦阻力,利用内部接近真空的管道线路来大幅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实现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近地飞行”,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和经济可控的特点。马铁华说:“高速飞车可以达到300米/秒的速度,相当於是传统子弹的速度,真正是‘让子弹飞’。”

  马铁华介绍,高速飞车採用的低真空、磁悬浮两大技术使其在速度方面拥有着远远超过现在高铁350千米/小时的潜力。未来高速飞车的速度很有可能还要超过1000公里/小时,甚至达到3000公里/小时、4000公里/小时的速度。

中国北斗产业 2025年总值万亿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5月26日,在中国南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透露,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北斗导航系统相关产品已服务於120余个国家和地区,面向上亿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已经建成完整、自主可控的北斗产业发展产业链,与北斗相关的芯片、模块、板块等关键基础产品的性价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2020年,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双星定位到启动设计、从试验验证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目前,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準。本届年会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的第一届年会。

31省份新增19例确诊病例 其中2例本土均在广东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广东1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60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71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2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07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038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2236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57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4例(均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1例(境外输入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2例(境外输入36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797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36例(出院11561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1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6091例(出院1133例,死亡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