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卫健委微博消息,2021年5月30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境内确诊病例4例、由原已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4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新增出院病例2例。

分类: 新闻速递
广州荔湾:对白鹤洞街、中南街实施封闭式管理
据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目前,广州市荔湾区共有本地确诊病例21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为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经荔湾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对白鹤洞街、中南街全域实施封闭式管理。

白鹤洞街、中南街区域范围图
实施期间,整个区域实施封锁措施,关闭区域内所有公共场所,禁止人员进出。严格健康管理措施,必须做到足不出户,日常必需物品由属地街道配送。希望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好居家健康管理,自觉配合门禁、测温、登记、消毒、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妨碍疫情防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遇紧急情况,请拨打24小时值班电话:白鹤洞街:81800393;中南街:81504520。
鼓励中企扩大对非投资贸易

图:去年4月6日,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加纳。/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5月25日在北京出席庆祝“非洲日”招待会并致辞。王毅表示,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不变的优先方向。
王毅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非双方互施援手,共克时艰。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给予了我们坚定支持,中方铭记於心。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多批次紧急抗疫物资和疫苗援助,诠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中方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为非洲朋友渡过难关作出中国贡献。
王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中国连续第12年蝉联非洲最大贸易夥伴国,对非直接投资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达30亿美元,1100多个合作项目保持运行,助力非洲复工复产。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46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去年11月,我们隆重庆祝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推动中非合作朝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王毅就开创中非合作新局面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办好新一届论坛会议。第二,坚持同舟共济,携手早日战胜疫情。第三,坚持共同发展,推动务实合作行稳致远。中方愿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贸易,积极进口非洲优质产品。第四,坚持公平正义,加强国际事务协调配合。
外眼看中共/“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国执政者”\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80后”加拿大人戴伟(David Klinck)来华17年。23岁便到中国的他,第一次在内地“走红”源於一次“挑刺”。他在微博上吐槽中国驾照上英文标识错误,引来大量关注。如今,爱较真的他发现,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公共场所英文标识错误大大减少。“想‘挑刺’变难了。”他笑说:“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了。”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在原创的歌曲中直抒胸臆:“你看我外表像老外,但是你会感觉意外,我的皮肤有这麼白,但我心红。”谈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戴伟表示很欣赏,尤其讚赏中国共产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途径,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国执政者。”
从“挑刺”到“热爱”,这位加拿大人不知不觉已经在中国定居生活了17年。“中国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打破了我过去的刻板印象。”和很多西方年轻人一样,来华之前,戴伟以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我以为中国很封闭,气氛很严肃。”2005年8月,戴伟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刚下飞机,他紧张地随人流走出机场。先是看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再看到王府井大街的繁灯闪烁,他才发现自己的警惕和紧张完全是“庸人自扰”。
真实的中国,繁华、安全、机会遍地,吸引了戴伟扎根定居。“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中国化’。”戴伟是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无论是架子鼓、结他、手风琴等西方乐器,还是古筝等中式乐器,他都能玩一把。在创作《The 中国est 老外 in all 天下》时,戴伟就把“十八般乐器”都用齐。
“到乡下去” 见证农村巨变
MV中,他时而在小桥流水边弹古筝;时而埋头读老子的《道德经》;时而头戴草帽,和当地农民伯伯在梯田间挥舞锄头耕田,中国味十足。“其实这个MV是一次自驾的时候,偶然到了一个乡村,就地取材拍的。”戴伟不安於大城市高速生活,更喜欢到处探索。“我最喜欢去中国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到乡下去’,往往会看到中国的另一面。”
戴伟坦言,起初也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到田间去,但这些年的经历,反而意外让他成为中国农村变化的见证者。“在加拿大,一个城市可能二十年都不会有很大变化,但中国就迥然不同。”他说,过去到访农村并不容易,道路泥泞、坑坑洼洼。如今,大多数农村不仅修好水泥路,还能收发快递。去年中国实现了全面脱贫,帮助1亿人脱离贫困。“加拿大总人口不超过4000万,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脱贫数字很惊人。”
城市的变化更加日新月异。戴伟初来广州时,市区地铁只有1号线,现在足足发展到14号线。如今的珠江新城当年只是一座城中村,居民楼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现在广州塔拔地而起,高楼大厦林立,“一切都焕然一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体验生活 做一天“快递小哥”
戴伟喜欢观察生活,也喜欢观察人。这也让他对很多当地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有不同感受,随处可见的“快递小哥”就引起过他的好奇。他坦言,在国外,很少看到“快递小哥”如此分布广泛,深入到街头巷尾、农村小路。他曾经花一天时间,和一名快递小哥一起工作,体验快递生活。
“快递小哥告诉我,一个月大概有1万多元收入,这个水平很了不起。”戴伟向记者竖起拇指说,快递小哥这个群体不少人学历并不高,但通过勤奋工作,可以在城市立足。“在中国,我看到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途径。真的不能不佩服中国执政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作为一名在华十多年的外国人,戴伟对共产党的印象是很不错。这印象来源於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我确实看到这个国家的人,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安居乐业/分享生活经历 消除亲友偏见

图:来华十七年,戴伟(左)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来中国之前,我在欧洲旅居过一段时间,当时二十出头,在欧洲不同国家做背包客‘穷遊’,限定自己一年只能花1000欧元。”叛逆的戴伟从加拿大来到人生路不熟的法国,但当时法国的治安环境让他皱眉。“我年轻那会,也总想着‘世界这麼大,我要去看看’。欧洲之旅期间,我打开地图一看,发现距离加拿大最远的国家,就是中国,於是我就决定到中国看看。”
这一“看”就是17年,戴伟也从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熟男子。在戴伟的乐队排练室,现在仍在墙上贴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他细心地将自己曾经走访过、生活过的地方都标了颜色,位於加拿大的老家、欧洲多个国家以及中国被用显眼的颜色标註着。而中国被标註的面积最为广阔。
戴伟在中国的生活节奏就很优哉游哉。他笑言自己是个很“闷”的人,除了工作和家庭,时间投入最多就是健身和音乐。戴伟偶尔也会回到加拿大探望亲友。他发现不少当地人虽然未涉足过中国,但似乎喜欢用媒体的“偏见”去对中国事务侃侃而谈。“每次我都会主动去给他们澄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和他们介绍中国的实际环境。”戴伟笑说,自己留在中国这麼多年“乐不思蜀”,正是用脚投票证明了这个国家的生活宜人。
师生互动/中国学生聪颖 知识眼界广阔

图:戴伟(左一)和学生分享生活点滴。
教室裏色调明亮,墙贴着合照,照片上每个人都笑容灿烂。学生所用的教材,封面也是五彩斑斓的。这是戴伟在广州开办的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至今已有十多年。在他的英语课上,笑声总是特别嘹亮。戴伟特别设戏剧课,让学生们抽卡片,扮演小偷、法官、警察、大学教授等角色,大家通过互动练习来加强口语表达。
“常和年轻人在一起,有种错觉自己也很年轻。”戴伟笑说,看着眼前一个个聪明而活跃的年轻学生,会感叹现代中国年轻人知识涉猎之广阔。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他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中国的学生很聪明,也很好学,常常可以举一反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社交网络的应用,他们不吝於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戴伟自己也在微博、抖音等中国火热的社交网络开设平台,不时和学生和网友交流,“我自己对很多互联网词彙并不了解,学生会主动分享给我。”对於部分过分沉迷网络的学生,戴伟也会拍拍对方肩膀,带他出去走走。“我会和他们讨论网上好玩的东西,也会把他们带出来,看看现实世界裏值得关心的人和事。”
四通八达/湾区生活便利 比肩三藩市

图:大湾区交通便利。图为2019年穗深城际铁路开通。\资料图片
戴伟眼裏,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国际化的,因为它本身有不少名片在国际出圈(注:出名)。“香港就是国际大都市,是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而东莞是‘世界工厂’,是很多商品的标籤中註明的生产地。”戴伟笑说,这麼多大名鼎鼎的城市所组成的大湾区,自然吸引国际关注。
“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确实可以媲美世界三大湾区,就算和美国三藩市湾区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从发展势头来说,三藩市湾区还比不上粤港澳大湾区。”
戴伟最欣赏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一小时生活圈。“即使是三藩市湾区,也很难这麼便捷地串起当地不同的区域。”戴伟前段时间曾经到深圳出差,之后又乘船来到珠海,其间还开车登上了港珠澳大桥,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澳门。私家车在气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奔驰着,大海浩浩蕩蕩、风起云湧,这一切都让他耳目一新。“我也试过自己开车从广州去东莞、佛山等城市,都是一个小时左右就通达。这一点着实让人惊叹。”
接种提速/居穗港人抗疫觉悟:早打针更安心

图:广州各地接种点现场人头湧湧,可见市民踊跃接种疫苗。\受访者供图
26日,广州荔湾发布最新通报,广州新增2例确诊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当中两个为学生个案。荔湾区当日下午宣布将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疫情反覆,广州市民积极预约接种疫苗,共抗疫情,多地仅接受网络预约。部分市民后悔疫情前不接种疫苗,现在一针难求。不少在穗港人也积极抗疫,加入接种疫苗的一分子,表示早打针更安心。\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广州报道
根据通报,25日18时至26日6时,广州市报告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为74岁的退休人员宋某,其11岁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孙子许某某,无症状感染者为其儿媳雷某,三人同住。宋某曾在19日上午在一间茶点轩喝早茶,同时间荔湾最早确诊病例郭某在该餐厅就餐。
同日下午,宋某的17岁的侄女宋某明核酸检测初筛和覆核均为阳性。宋某明为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学生,日常乘坐公共交通上学。5月22日,上述确诊老太宋某到宋某明家做客,同时就餐人员还有宋某明亲戚4人。初步排查其密切接触者50人,其中46人均已採样。
两学生确诊 教育机构停课
由於首次出现两宗学生个案,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广州市少年宫、卓越教育广州分校等多家教育机构当天下午纷纷发布通知,暂停线下课程和活动。
广州确诊病例接连增加,全城加强防备。此次确诊的两位老人年过70岁,两名学生年龄均小於18岁同样不属於此前广州新冠疫苗接种範围内的人群,为此可推断他们并未接种疫苗。因没有接种疫苗而导致染疫,这让广州市民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当初不去打疫苗真是太失策了!”一名住在确诊个案附近的市民孙先生告诉大公报记者,此前觉得疫情已经受控,所以就懒得去打疫苗。“现在清早六点鐘去排队接种疫苗,已经是排队队伍末尾了,很后悔没有早点接种疫苗。”另一位市民陈小姐就说,因为疫情反覆,办公室的人一半请假去打疫苗。“现在人人都在抢着预约接种疫苗,预约平台还崩溃了几次,疫情当前没有接种疫苗简直就像‘裸奔’一样。”
办公室一半人请假打针
居住在广州的港人亦更加积极接种疫苗。“不打疫苗比打疫苗的风险还要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一向很高,所以四月底就提前打疫苗。”在广州工作的专业人士港人周伟乾告诉大公报,儘管广州陆续出现确诊病例,接种疫苗之后安全感会大很多。太太在做完身体检查后也会接种疫苗,增加保障。看到广州疫苗非常抢手,而香港却门庭冷落,周伟乾颇有感触:“现在香港政府免费提供疫苗给每位市民接种,还要等以后要收费才打吗?”
“最近几天,学校每次推出疫苗接种的名额,几分鐘内就被抢光。”在暨大就读的香港学生黄嘉禧告诉记者,之前不少对接种疫苗有顾虑的香港同学也开始主动接种。
早打疫苗 降低风险
市民孙先生
•现在清早六点鐘去排队接种疫苗,已经是排队队伍末尾了,很后悔没有早点接种疫苗。
港人周伟乾
•不打疫苗比打疫苗的风险还要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一向很高,所以四月底就提前打疫苗。
港生黄嘉禧
•最近几天,学校每次推出疫苗接种的名额,几分鐘内就被抢光。不少对接种疫苗有顾虑的香港同学也开始主动接种。
大公报整理
现场排队变网上预约 避免群聚

图:广州市民积极接种疫苗抗疫。\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由於广州确诊个案接二连三,广州市民接种疫苗热情空前。广州多个接种站点清晨5点多就已经开始有大批市民前来接种。在广州白云区一个疫苗接种点,更有人在接种点门前搭起帐篷露宿,务求第二天排在接种队伍前方。到了早上九点多,多个接种点排起长龙。广州各区疫苗接种点马力全开,截至23日,广州全市累计接种量突破1000万剂次。目前,广州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45.18万人。
记者走访广州市荔湾区疫苗接种点发现,不到十点,多个站点疫苗已经贴上告示,宣布当天疫苗接种完毕。在广州花都区,有街坊告诉记者,清晨不到六点到接种点排队,自以为能顺利接种,结果前面已经排了200多米的长龙,最终还需要第二天重新排队接种。
由於市民接种热情过於火热,人群集聚不利於疫情防控。广州多地26日宣布将现场排队预约改为线上预约。在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个案的广州市海珠区,就通报区内各接种点仅接受网上预约接种,暂停现场派号。此次疫情确诊个案最多的广州市荔湾区,也宣告多个接种点停止现场派号。荔湾区多宝街道社区衞生服务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冠疫苗接种将实行全面线上预约。
对於网上有谣言指,6月9日后,不能再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广州市衞健委表示消息不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