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逼近作物保护与育种基地 植物园紧急建防护网

图为在版纳植物园内拍摄到的亚洲象。 邓云 摄

  此前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版纳植物园”)的野生亚洲象群仍在园内逗留。记者2日从版纳植物园获悉,目前,这群野象已逼近园区东部的作物保护与育种基地,基地内种植和保存的陆稻、燕麦、油葵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作物危在旦夕。为避免象群对植物园核心区植物取食和破坏,版纳植物园正紧急启动野象防护网等设施建设。

  版纳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图为在版纳植物园内拍摄到的亚洲象。 邓云 摄

  亚洲象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肇事最频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近年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逐步增长,象群活动范围逐步扩大。5月23日,一个拥有17头野生亚洲象的象群试探性进入版纳植物园后折返。5月24日凌晨,该象群再次进入版纳植物园并逗留至今。

  记者了解到,这群野象由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南下,今年2月曾短暂路过版纳植物园南部边界,当时是自1959年建园以来版纳植物园首次观测到有野象到访。

  据版纳植物园亚洲象预警小组监测,因罗梭江流速上涨,象群多次试图渡过罗梭江未果。目前这群野象已逼近园区东部的作物保护与育种基地,基地内种植和保存的陆稻、燕麦、油葵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作物危在旦夕。为掌握大象踪迹,版纳植物园在野象可能的活动路线上安装红外相机,利用无人机和红外热像仪24小时不间断寻找野象群踪迹,封闭危险区域的道路和绿石林等部分景区,对人员及车辆严格管控。

图为在版纳植物园内拍摄到的亚洲象。 邓云 摄

  鉴于此群亚洲象中的小象难以渡过罗梭江,随着雨季降雨量的增加,象群回归常规迁徙路线的难度不断增加,这群野象可能长时间滞留在植物园及其周边区域。同时由于亚洲象活动能力强,食量大,为避免象群对植物园核心区保存的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取食和破坏,版纳植物园正紧急启动野象防护网等设施建设。

  据悉,在大型哺乳动物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版纳植物园正努力与地方政府、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等沟通协调,在做好人员安全防护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野象的干扰,争取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不受野象的取食和破坏的同时,引导象群回归其迁徙路线。

  原标题:

  象群逼近作物保护与育种基地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紧急建设防护网

教育部首部未成年人保护专门规章9月1日实施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1日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社会关注的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热点问题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据悉,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

  将防治性侵害、性骚扰纳入专项保护

  《规定》遵循全面保护的原则,专设“一般保护”一章,系统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的未成年人基本权利。在各条款中分别规定学校具体职责以及工作要求。其中针对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社会关注度高、对学生合法权益损害重大的问题构建了专项保护制度,完善了相应的防治工作机制。同时,完善校园性侵害、性骚扰的防治规定,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工作机制,明确了禁止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等行为“红线”。

  《规定》创新和完善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明确教育等部门的支持监督措施,提出首问负责制、指定学生保护专兼职监察员等机制。规定教育部门、学校及教职工不履行责任的具体处理办法,细化和完善法律责任,为下一步加强管理问责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

  今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的文件。此次《规定》与“五项管理”的要求逐项进行了衔接。明确学校不得超出规定增加作业量,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对集体补课作出相关的禁止性要求。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明确学校加强读物和校园文化环境管理的职责,禁止有毒有害读物、图片、视听作品等进入校园。还明确了学校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及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适当开放要求。

  禁止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此外,《规定》中还有很多新举措,比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还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载重超6吨 有望运送国际货物

  图: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为天舟二号发射做準备。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5月29日晚,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位“访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科技委主任解永春解码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身体密码”。

  据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採用两舱构型,由全密封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此次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高达6.8吨,包括160余件大大小小的货包以及2吨的推进剂,佔了整个货船重量的一半以上,载货比超过50%。解永春表示,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运货量上来讲,天舟二号可以运6吨多的货物,而且具有快速交会对接的能力”。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劃,今明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於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解永春表示,未来天舟货运飞船运送国际货物的可能性非常高。“天舟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主要的货物运送航天器。未来,国际合作的一些仪器设备或试验设备完全可以通过天舟货运飞船运到空间站上。”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对接、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

广州全民齐心抗疫 医护顶着暴雨核酸采样

图:广州核酸采样团队在荔湾区鹤洞社区冒雨采样。一位护士争分夺秒采样,旁边的护士头顶红色塑料椅子挡雨。\网络图片

  有一种力量叫团结。30日,在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来自一线基层防疫人员讲述抗疫故事。发布会透露,广州第一轮扩大核酸检测排查采用,累计检测超过225万人次。这组数字背后,离不开从白天到黑夜,从暴晒到暴雨,依然坚守在一线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警察、街道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自觉配合的市民。高温中,有企业送来风扇、冰块。暴雨下,有市民为医护打伞。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有数不清的好心市民匿名寄送西瓜、陈皮绿豆沙、冻奶茶,向一线工作者表达敬意。

  进入“龙舟水”时节,广州近日天气在暴雨和酷热中交替。在荔湾一个检测点,狂风几乎把临时搭建的检测点帐篷吹翻。暴雨中,警卫、市民和医护人员齐心把帐篷稳住,守住检测点及医疗物资。在一个检测点,凌晨突降倾盆大雨,市民为一刻不停工作的医护撑伞。“一场大雨把我们停在这里,热心的居民帮忙撑起快要掀翻的帐篷。旁边诊所的人员好心说让我们去躲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队成员邓佳回忆起这一幕,依然很难忘。“我们只有不断加快自己的速度,才能让大家排队的时间尽量减少。”

  35℃高温核检 湿透四套手术衣

  广东省人民医院核酸采样支援队队员刘国栋,在35℃的高温下为荔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湿透了四套手术衣。然而,他在凌晨将近1点完成采样工作后,所发出的微信朋友圈却还在心疼市民。“今天作为核酸采样支持队湿透了四套手术衣,我们上午九点前到位后,询问采样群众,他们说排了三四个小时才做到,心里就很心酸,荔湾区的居民们辛苦了,打赢这一仗也有你们的辛苦付出!”

  招募志愿者 获回复“通宵也可以”

  30日,广州越秀区和海珠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前一晚,在越秀区招募志愿者的群内,一组聊天记录让很多市民动容:“马上来”“通宵也可以”……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吴帆告诉记者,5月21日至5月29日,广州志愿者累计上岗4.8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27.2万小时。有青年告诉记者:“中国的年轻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并不会选择躺平(出于对压抑工作文化的失望,选择自我放弃)。”

  35℃的炎热下午,广州一个核酸检测点内,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忙着为市民取样,没想到意外收到外卖员送来的数十杯西瓜汁。有核酸检测站点,直接收到30个冰镇西瓜、冻奶茶、咖啡……数不清的爱心外卖涌向检测点,市民通过自己的方式向一线人员致敬。在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中,不少市民都是看到新闻通告便下楼检测,配合政府安排。在多个检测点,烈日高温之下,市民从家里带出五花八门的雨伞、遮阳帽、墨镜、小风扇、小板櫈,自觉有序地排着队。记者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一个市民都毫无怨言,提到这次检测,他们开口第一句就是:“医护人员和工作人才最辛苦!真的感谢他们!”

抗疫心声

  “90后”护士黎诗欣

  广州是我长大的地方,为它付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

  志愿者区广明

  我觉得为街坊做一些事,为社会做一些事,很开心。

  网友chukey

  下着暴雨,路过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在暴雨下为大家取样,街坊们有秩序地排着队,大家都很配合,真的被感动到了。广州加油!

  为医护寄送外卖匿名市民

  外卖小哥,不用给我电话!直接交给打疫苗的工作人员!大热天的!辛苦他们了!谢谢你。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整理

今起离穗需持72小时内核检证明

  【大公报讯】记者卢静怡广州报道:30日,广州市衞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在疫情发布会上公布这轮疫情溯源结果。她表示,5月21日至5月30日14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变异株。为此,广州市从30日起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的範围,并组建1万余人核酸採样队伍到抗疫一线。

  广州此前在5月26日下午六点到29日凌晨十二点开展首轮核酸扩大排查,累计检测225.26万人次。“核酸扩大排查中,共发现感染者20人,其中在之前隔离观察的密接者中甄别排查发现12人,另外8人的流调显示均与之前阳性病例有共同聚餐、活动轨迹重叠等情形。”

  据广州政府网30日消息,为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广州市决定暂时实施离穗人员需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措施,自31日晚10时起实施。

京首剂疫苗接种率超80%

  【大公报讯】记者张帅北京报道:自今年初顺义和大兴两个辖区聚集性疫情得到控制后,北京目前已经连续120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北京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所辖全部16区18岁及以上人群首剂疫苗接种率均已全部突破80%,顺义、大兴、东城等7个区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更是超过90%。

  逾7700港澳台胞已接种

  截至5月30日上午10时,北京全市接种新冠疫苗剂次达到3095.0万剂,累计接种人数达到1688.3万人,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新冠疫苗接种率为86.7%,其中1412.5万人已完成全程接种。

  根据中疾控发布的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数据,内地新冠疫苗严重异常反应率低於万分之一,为0.07/10万剂次,新冠疫苗“非常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8161名外籍人士和7765名港澳台同胞已在北京接种新冠疫苗。

726型气垫登陆艇“水上漂” 可登上逾70%海岸

  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今年4月服役,与071型船坞登陆舰共同支撑起解放军立体化登陆作战的核心体系,它们列装的国产726型“野马”气垫登陆艇,具有航速快、通过性能强、精度高等特点。该气垫艇强大的垫升力使其几乎悬浮在水面上“打水漂”,劈波斩浪,跨越障碍,快速将主战坦克、两栖装甲战车等重型装备和作战人员运送上岸,迅速形成陆上重装火力网,成为海军三大舰队登陆支队的攻击尖刀。

  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到达作战海域后,通常需停在敌方岸基火力攻击范围之外,然后由直升机、气垫登陆艇分别在空中和水面进行登陆投送。因此,气垫登陆艇被称为是两栖登陆作战的拳头和尖刀。今年4月23日,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服役。作为主要依靠空中力量实施登陆作战的“直升机母舰”,075型可搭载30多架直升机,而坞舱内可装载3艘726型气垫登陆艇。而071型船坞登陆舰则以渡海登陆为主、空中力量为辅,坞舱可搭载4艘726型登陆艇,此外可搭载6架直升机。

  负重逾50吨 运载士兵坦克工程车

  作为国产中型气垫登陆艇,726型拥有“野马”美誉,是在2008年071型船坞登陆舰首舰崑崙山舰服役后量身定制的,后陆续列装海军三大舰队的登陆舰支队。满载排水量达160吨,载重量超过50吨。作为协同作战装备,“野马”可以快速将主战坦克、两栖装甲战车等重型装备和作战人员运送上岸,迅速形成陆上重装火力网,改善两栖作战初始阶段攻击突破能力。

  726型气垫登陆艇具有航速快、通过性能强、精度高等特点,简言之即快、稳、准。首先,快。其从母舰坞舱驶出入水后,仅用几秒钟就可将速度提高到40节,并能够以50节(约92.6公里/时)的航速快速劈波斩浪,直抵岸滩。在防护火力方面,726型登陆舰主要依靠2挺14.5毫米重机枪以及2挺7.62毫米轻机枪。其次,稳。气垫艇是依靠由鼓风机产生的喷出高压空气流,在船体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厚厚的气垫,强大的垫升力使“野马”几乎悬浮在水面上“打水漂”。

  越障好手 可登上逾70%海岸

  同时,“悬浮”模式也让“野马”具有高超的越障能力。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引爆地雷、水雷,逾越小型水下障碍物,上岸后可轻松跨越岸滩上垂直高度几十厘米的墙体。传统坦克登陆艇只能在15%的海岸进行的登陆,而“野马”能登上超过70%的海岸。再次,“精”。这要求上岸位置精准、水线深度精准、登陆时间精准。“野马”能够准确掌握风流、潮汐、地形地貌。在靠近岸滩时,降低垫升高度、增加推力,实现快速精准抵滩,误差控制在20米以内。

20秒内完成充气 收放自如

  图:早前央视披露了“野马”进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画面。\视频截图

  为了确保快速行驶,726型“野马”气垫登陆艇装备了2台採用涡扇航空发动机技术改进的QC-70舰用燃汽轮机,体积小,功率大。巨大的空气螺旋桨既可以辅助提供动力,还可通过改变桨叶旋转角度,控制气垫艇的稳定性。

  “野马”以柴油为燃烧介质,主要出於柴油通用性好的考虑。既方便在母舰进行补给,同时“野马”又可以为自身运送的坦克、装甲战车等登陆装备进行补给。

  “野马”的黑色气垫,可有效减少航行时的水助力和摩擦力。气垫中藏着很多橡胶管,风机输送风力到橡胶管完成充气。气垫材质坚硬,耐腐蚀,确保越过沙滩、淤泥、沼泽、近岸海底陡坡、小型礁石等各类複杂地形。

  非战鬥状态时,“野马”将气体放空,节约空间;执行作战时,则可十几秒内快速充气,并且根据作战水域不同,调节充气量,切换全垫升或半垫升状态。“野马”甲板还有专门的坦克辗压轨道,使用锁具和链条,将重型装备牢牢固定在甲板上。

  可以说,“野马”气垫登陆艇,令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确保抢滩登陆的完整战鬥力。

“飞豹”超音速突防 千枚实弹射靶

  南海舰队航空兵近日开展实弹攻击训练,出动几十架次歼轰-7“飞豹”发射数千枚实弹对海上靶标发起饱和攻击,锤炼实战背景下的突击突防和多元攻击方式。

  此外,今年2月19日,解放军首次派歼轰-7与歼-16等共同巡航台湾周边空域。而后,歼轰-7多次参与了该项巡航。

  歼轰-7是解放军首款战鬥轰炸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多可设10个弹挂架,搭载“霹雳”系列近距空空导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KD-88空地导弹、“雷电”反辐射导弹、“雷霆”“飞腾”精确制导炸弹等,具对地、对海、空战打击能力,是战场多面手。

  “飞豹”本是专为海军航空兵设计的战机,设计目的就是超音速空射反舰导弹。目前,歼轰-7仍是除轰-6系列之外最主力的空对海打击手段。

  对於空军,歼轰-7承担对地支援任务。随着“炸弹卡车”歼-16多用途重型战机服役,歼轰-7在空军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歼-16价格昂贵,更侧重对空作战。2019年亮相的歼轰-7AⅡ採用了部分歼-16的技术,更换了新一代火控、飞控、供电系统及弹射座椅等,可与歼-16梯次搭配,丰富战场打击方式。